|
台灣“光復節”其實對中國國民黨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代表國民黨治理台灣優劣的分水嶺。 |
中評社台北10月26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1895年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充滿感慨、悲憤與感傷的年代,甲午戰爭,使台灣淪為日本東洋番的殖民地,而在甲午戰爭後,台灣人民各地自組義勇軍,抵抗日本皇民化的統治,造成全台各地大小零星對日衝突不斷,也結下了台灣與日本間奇妙的恩怨情仇,這種情緒一直延續至今。不久前“1895”這部電影,深刻地描述出甲午戰後,台灣客家、閩南以及原住民合力抵抗日軍入侵的史實,片中對於台灣各族群人性的細膩刻劃,不知讓多少觀眾激動落淚,連馬英九主席都不例外,這部電影,訴說著台灣過去的抗日歷史,更是給想要瞭解台灣不得不看的一部影片,看完電影後,只會讓大家對於台灣,產生更不捨的情緒與悲憫之情懷。
自中日甲午戰清政府敗後,為求自保,將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從此展開悲苦辛酸的殖民史,日本佔領台灣的前一、二十年間,台灣人民前僕後繼浴血抗日,犧牲了數萬英魂。二戰後日本投降,終在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重回太平洋戰區蔣委員長的懷抱,台灣回歸中華民國,重揚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並在台北市舉行日本的受降典禮。儘管上述史觀,共產黨與民進黨都不表認同,但它畢竟發生了,它將台灣從日本皇民化下的治理,轉變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治理模式,將制度朝向中華民國憲法所規範的方向設計,經過一甲子後,或許台灣已經慢慢淡忘這個曾經令人歡欣鼓舞的日子,有部份人更自此之後,緬懷日治時期的秩序安定,因而產生了一股對日難忘的情愫,但這就是台灣。
台灣“光復節”其實對中國國民黨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代表國民黨治理台灣優劣的分水嶺,也註定中國國民黨將與台灣這塊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中國國民黨之所以常被批評為外來政權,一方面由於是刻意的政治操作,另一方面是因為國民黨始終沒有給台灣人民一種光榮的感覺,一股可以依靠的滿足感,但其實國民黨主治台灣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實還是功大於過,倘若沒有國民黨努力治理,勵精圖治,確實很難保證今日的台灣會成為模樣,而不會是今日交通發達、民主法律制度日趨步入軌道、經濟仍維持一定實力的局面,或許國民黨使光復後的台灣,並沒有使台灣達成最好的狀態,人民普遍對國民黨的治理頗有怨言,但終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好歹台灣從此有了自己的家,而不是居於日本的殖民地。
在兩位蔣“總統”時期,每年到了十月二十五日,當天或多或少都會舉辦的大型紀念活動,並向全國國民發表談話,給台灣人民一個希望及新的願景。小時候的教育,先“總統”蔣公是我們的民族救星及世界的偉人,自日本手中將台灣光復,當時的教育過份簡化與意識型態化,將其地位神格化,使我們沒有認真去思考蔣公的功過,但蔣公畢竟對台灣是有貢獻的,當然其毀譽參半,無論如何,兩位蔣“總統”對於台灣“光復節”仍十分的看重,雖有其政治目的,但背後卻充滿著濃厚的民族意識與中華情節。光復後的台灣在兩位蔣“總統”的治理下。經濟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但也產生最讓人詬病之威權不民主的治理技術,小時候常聽到長輩說,每到台灣“光復節”,台灣家家戶戶掛國旗,張燈結綵好不熱鬧,並且會聽到具有濃厚鄉音的蔣“總統”談話,特別在眷村中,大家總是圍在一起談論著這個日子,當時的蔣“總統”給人民的是希望。
李登輝時期的台灣“光復節”,十分尷尬,紀念活動遜色不少,一個具有濃厚日本思鄉情結的“總統”,看待台灣“光復節”的史觀,當然與正統的中國國民黨有所區隔,但李登輝前期仍堅守“中華民國”底線,將台灣“光復節”轉化成台灣建設節,“保衛大台灣,建設新中原”這曾是李登輝所提出的口號,去除掉民族主義的元素,多一分對於台灣土地的認同,李登輝將台灣光復轉為對於台灣的認同,也將其常態化,也避談了日治時期的部分。
陳水扁時期的台灣“光復節”,由於史觀不同,認為國民黨政府並沒有比日本殖民政權好,因為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帶給多數台灣人是痛苦的記憶,故對台灣“光復節”持負面和反對的看法,更將其改稱為終戰,民進黨人雖認為“中華民國”光復台灣並非是榮耀,而是國民黨帶給“中華民國”的恥辱;更有許多人懷抱著被殖民心態,認為台灣“光復節”完全不值得慶祝。
今日的情況應該有所不同,特別在馬英九接任黨主席的此刻,除了國民提出“光復論述”,強調國民黨是締造“中華民國”的政黨,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在台灣光復後,在台灣長期執政期間,擔負起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的責任,更創造舉世肯定的政治和經濟成就。國民黨也應該利用此機會,首先給台灣人民一個新願景,將過去不好的記憶通通拋到腦後,展望未來發展,以政績帶給台灣人民幸福的生活,進行各項改革工作,以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其次國民黨應該利用時機,宣示與日本政府未來將朝向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妥善處理與日本的關係,揚棄歷史的夙願,過去的歷史雖不能遺忘,但也不能一直停留在日治時的歷史記憶中,日本佔領台灣,有痛苦的記憶,也有好的記憶,就隨著時間埋藏在內心中;再者馬主席應該利用台灣“光復節”前後,發表對於兩岸關係新願景及新看法,把一切的主張通通都說清楚講明白,以便未來與大陸務實良性和平理性發展,共創中華民族的新世紀,替兩岸全體中國人帶來新的願景。
寧靜中度過“國慶”,情有可原,但台灣“光復節”不應在平淡中渡過;目前筆者總感覺到台灣社會少了一股動力與衝勁,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人民更有一股無力感,現在是振奮人心的好時機,希望馬政府把握這個可以振奮人心的時機,替台灣找活路,替人民謀幸福。
對於正在勵精圖治,準備大刀闊斧改革的國民黨,更應該利用這段期間立威示信,以具體的政策回報台灣人民,創造出最有利人民生活的環境;在黨內改革部分除了中常委選舉應儘速重新補選外,以減少對於國民黨形象的傷害,國民黨對台灣同胞在六十多年前有莊嚴的承諾,六十多年後的今日,更應該傳承過去的精神,勿忘記過去歷史的教訓,展望未來,替台灣奠定永久發展的利基,誠如馬英九主席所說“創造台灣經濟與政治奇蹟的,是國民黨;如今帶領台灣人民面對21世紀挑戰的,還是國民黨”。
總之,筆者期許國民黨自身的定位能夠落實,成為“光復台灣”、“保衛台灣”與“建設台灣”的政黨,不僅終結日本在台的殖民統治,更延續中華法統。在兩蔣及李登輝執政期間,成功推動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締造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奇蹟。 在今日馬英九重新執政,更希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替中華民族歷史寫下歷史新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