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亞中教授提到當初兩德所採取的“一德各表”,有點類似今日馬政府的“一中各表”,當時西德採取“一德兩國”政策,東德卻採“兩個德國”政策,德國之所以可行,是因為背後有俄國撐腰,因此張亞中教授認為一中各表與一德各表的情況不同,一德各表可行不見得一中各表可行,關鍵在於北京當局的態度,張亞中教授並認為一中同表方為可行的方案。
二、另外,許多與會教授都提到台灣目前所存在的認同問題,其形勢是嚴峻的,與當年兩德當年在統一前的情況完全不同,德國沒有認同上的分歧,但是台灣卻有,台灣因為在教育與政治上薰陶的關係,使得內部充滿相當大的歧異。
的確,在這些情況下台灣與當年的德國情況確實迥異,但真正的關鍵問題是兩岸該如何一中同表,同表的基礎內容除了中華民族外,目前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的可能性及交集,這實在值得再進一步的探討;對於台灣內部的認同問題,其形成非一朝一夕,要改變亦十分困難,畢竟對個人來說,認同是長期養成的過程,要在短時期產生變化,有現實上的困難,況且認同往往是沒有對錯的,端賴於原生成長的環境及思想養成的背景,從教育及政治上來改變認同,爭議性頗大,也會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目前恐怕只能把握現在,能做一分是一分,在正確的時間做一些正確的事,涓滴積累這得來不易的成果與突破,當然這就要把握當下時刻,為何時間因素對兩岸當局來說,是那樣的重要呢?因為一來台灣有可能隨著政黨輪替,選舉結果的輸贏,而使兩岸關係產生重大的變化,致使兩岸關係發展及兩岸政策受到相當大的改變及挑戰,畢竟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大陸政策的思維角度與政策規劃,有著相當大基本點的差異,國民黨人與民進黨人在看待兩岸問題或中國問題時,出發點不同,思維脈絡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