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馬提和平協議冒風險 勇於承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0 00:05:29  


 
  平心而論,馬英九此時拋出此議題冒著一定程度的風險,但畢竟是一種勇氣及勇於承擔的責任,兩岸關係不可能永遠“只經不政”,因此更深入的思考則是必然的,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改善兩岸關係、緩和台海局勢;況且兩岸和平協議是一種狀態描述之成文化過程,或許既非最終的兩岸出路,而是下一階段兩岸交流對話的努力方向。

  首先,馬英九認為在“民意高度支持、“國家”確實需要、“國會”監督”等三項前提下,政府會思考兩岸在循序漸進情況下“能夠審慎的來斟酌在未來十年當中,是不是去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這番談話等於明確表示在“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下,馬政府並非外界所批評般的無能及保守,缺乏立場及開創性,這證明馬政府並非消極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 而是有三條件下的積極突破,只要在民意高度支持、“國家”確實需要及“國會”監督等三項前提,兩岸和平協議並非空中樓閣。
   
  一、民意高度支持,當然是展現在選舉的結果及民調民意的反映,沒有勝選及維持政治上的優勢地位,是無法實現政治主張,這是政治現實,空有再好的政策倘若無法獲得民眾的支持,也都是枉然的,是空想的,是不實際的,這說明馬政府的務實。
  
  二、“國家”確實需要,當然是考量台灣整體需要,以台灣全體民眾的利益、安全、福祉為依歸,馬政府絕不會因為一黨之私而葬送台灣的未來,更重要的是,這是身為執政黨的中國國民黨對於“中華民國”的承諾及使命,對於未來的承諾,“國家”是否需要並非憑著主觀意識形態或情感的寄託,而是經過理性的評估與完整的規劃。
   
  三、“國會”監督當然是必要的,畢竟“國會”是最能代表民意,反映民意,因此對於馬政府來說,明年“立委”選舉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沒有掌握“國會”多數,就沒有發言權,就沒有主導權,就不可能完成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因此“國會”必須掌握多數,形成穩定力量,作為政策落實的堅實後盾。
   
  馬政府提出的三項前提,既坦白又明確,充分表明台灣的未來還是必須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也就是為何馬政府朝向正確的方向,或許改革速度不夠快,但很穩;沒有太多花言巧語的宣傳,只有實實在在的做事,一個做事的人,往往的結果就是被不做事的人嫌,使做事的人永遠有做不完的事,做起事來也備受挑戰,困難重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