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最近出現的狀況,全然怪罪馬英九本人也並不公平,但民主政治畢竟就是責任政治。
|
中評社台北5月1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不管綠營民調做出什麼樣的數字結果,馬英九近來民調下跌是不爭的事實,從近來諸多引發民怨及爭議的諸多議題來看,例如處理油電雙漲、通膨情況、美牛爭議、證所稅復徵、及十二年“國教”等議題,確實都處理的不夠漂亮的情況,也連帶使鹿港鎮長補選吃了慘烈的敗仗,民進黨竟以極大的差距擊敗國民黨,顯見國民黨的多方危機正一步步產生。會造成如此的情形,原因固然很多,全然怪罪馬英九本人也並不公平,但民主政治畢竟就是責任政治。
這些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議題,原本制度設計的良善美意,在外界的眼中,全都變了調,不解為何會有一個政府與民意產生這樣大的落差?或許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但處理這些議題的時機點確實有待商榷、在速度上是否必須畢其功於一役、再加上有心人士的挑弄與唆擺,部分名嘴片面的誤導,使得這樣的民怨,一發不可收拾。從好的方面來看,難題利空一次出盡,麻煩一次解決,長痛不如短痛;但從壞的方面來看,台灣社會能否有這樣承受壓力及挑戰的能力?台灣基層民眾是否能夠經的起這樣的漲價方式,能否安然度過生存下去的考驗?
原本歡喜及充滿希望的五月,就這樣完全都變調走樣;就連一向對馬政府十分友善的企業團體,也都頗有微言,黨內對許多決策模式及討論過程,要不就是狀況外,要不就是噤聲靜觀其變,要不就跳出來公開與馬政府唱反調,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國民黨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外界亦給予多次的建議及提醒。我們可以理解當政者難為,各方利益皆秉持本位主義作祟,在進行利益的博奕及社會公平性的追求,但是馬政府及黨中央能否在正確立場的指導下,實際操作上做的更為漂亮、手腕更靈活、溝通說明更清楚、行事更穩健、發言談話更加謹慎,千萬不能在關鍵問題上失言,例如在民生經濟議題與兩岸問題上,務必要謹慎小心,否則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