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停不停辦“台灣設計蔣”活動?都可以說出長篇大論的道理,這本身不應該成為一個大問題;但從慈湖謁陵及慎終追遠的角度來看,停辦是否思考過慮?答案恐怕十分清楚。我們同樣也可以理解民進黨反對的立場,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台灣設計蔣”活動;但是國民黨能否堅持自己的道路,坦蕩面對兩蔣,恐怕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應該客觀評價面對兩蔣的功過,如果兩蔣有功有過,照理說應該是擁蔣、反蔣皆可以自由表達心聲,並舉辦各項活動,謁陵與否也都應該並存在台灣這個社會;然而,今日台灣社會卻漸漸導向一邊,教科書改了、大中至正的名也改了、就連舉辦兩蔣活動,即使只是一個文創活動,也不適合舉辦,這難道是面對歷史的正確方式嗎?
總之,中國國民黨應該呈現何種面貌?謁陵所代表的意義何在?黨綱及政策主張的精神何在?黨員心聲與黨中央和政府“閣員”的體會與距離?這麼多的疑問,徘徊在許多人的心中,揮之不去;主義在哪?信念在哪?謁陵緬懷崇德的精神又是什麼?兩蔣在過去曾留下一段輝煌及具有爭議的日子,時至今日,若存於現今台灣社會,恐怕會有無限的感慨,偏偏歷史的抉擇不能更改,往生的人不能複生,做過的事情不能反悔,今日台灣社會所呈現的一切,對於兩蔣來說是最無情的打擊,令人不勝欷噓,感慨萬千。
值此國民黨多事之秋,停辦“台灣設計蔣”活動,無異又多增加一筆爭議,我們實在不忍過度苛責,也可以充分理解黨中央及龍應台部長的心,但也不得不問,究竟藍營選民還要委屈多久?國民黨難道連追思總理總裁活動的權利都沒有了嗎?許多黨員無怨無悔的支持國民黨,究竟為的是什麼?今日的國民黨剩下的是什麼?又該如何面對歷史的價?
今日的慈湖,除了每年的謁陵儀式之外,儀隊的換班儀式,早已成為台灣民眾、陸客及外國觀光遊客們喜愛的景點之一,然而,我們實在必須思索,每年清明時節,國民黨黨政高層慈湖謁陵的意義與精髓何在?這個問題一日不想清楚,兩蔣爭議永遠存留於台灣社會當中,國民黨對於兩蔣功過的評價也永遠都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