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深非戶籍個人遊黃金檔期到港”的社評說,新一輪深港合作會議昨日在港舉行,特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深圳代市長王榮共同出席及主持了會議,會上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包括落實非廣東籍深圳常住居民本月十五日起可來港“個人遊”,以及成立聯合專責小組共同推動前海地區的發展。
社評指出,開放深圳非戶籍居民來港“個人遊”,有關消息已經流傳了相當一段時間,期間傳出種種說法,包括擔心出入境不易管理以及助長跨境非法活動等。無疑,開放深圳非戶籍居民來港作“個人遊”,內中確實存在一些“風險”,但“因噎廢食”並非善法,更不符合兩地應增加人員溝通往來的宗旨。其實,只要回顧一下事實,內地開放五市“個人遊”初期,何嘗不出現過類似的疑慮?但結果證明,擔心都是過慮的,開放“個人遊”為兩地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本港旅遊和零售百貨業固然獲益非淺,但內地的消費意識和交通、旅業也因此得到加強,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兩地民眾的溝通、了解和往來,這種“無形收益”更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未來“個人遊”應繼續“放”而不是“收”,這點應是肯定的。
社評稱,無疑,深圳的非廣東籍常住居民,在出入境管理以至普遍的文明質素上可能較戶籍居民較難管理;但從昨日公布的資料看來,非戶籍居民赴港“個人遊”並非“一步到位”全面放開,而是會分階段執行,首先“簽證”只能三個月申請一次,即一年最多四次,有別於戶籍居民的一年無限次;其次是據業界估計,首批對象是任職於大公司、機構的僱員,即既易於管理,亦具有較強的消費力。可見考慮是頗周全的。
目前,深圳總人口達到一千二百萬,非戶籍佔半數,其中,符合首階段“個人遊”條件的估計約為二百萬。據本港旅發局及業界估計,此二百萬人中如有五十多萬人成行,以人均消費五千五百元計算,一年便可以為本港旅遊業增加約三十億元的收益。
社評認為,眼前已踏入十二月,聖誕、新年及春節的旅遊業黃金檔期接踵而至,此時宣布放寬深圳非戶籍居民“個人遊”,時間上正是來得“啱啱好”,如手續辦理及時,第一批非戶籍客估計在聖誕前就會到港。而無論如何,即使內地商業近年也已增強了聖誕的消費元素,但論過聖誕,還是香港這個“半中半西”的城市夠氣氛。相信業界定已磨拳擦掌,準備迎接大批內地客包括非戶籍新客源的到來。
但另一方面,本港旅業面對中央、內地的有力支援,亦必須時時刻刻警惕首先要做好自己,不能老是吃迪士尼、海洋公園、山頂、淺水灣這些“老本”,更必須在餐飲、購物以及服務方面提升質量,切實做到“以客為本、服務為先”,要保持誠信、有禮待客的金漆招牌,切不能讓個別“宰客黑店”把牌子壞了。還有“綠色旅遊”是近年的潮流,本港西貢萬宜水庫六方形岩柱等地被列入國家地質公園,同類型地質地貌內地也罕見,對未來進一步開發環保生態旅遊會增加不少吸引力。
社評表示,當然,在內地進一步開放赴港“個人遊”及聖誕、新年旅遊黃金檔期來臨之際,港人社會保持繁榮穩定與和諧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些人整日反對政府、擾擾嚷嚷,動輒上街遊行以至堵塞政府總部,要勞動警察動手搬人“清場”,對本港社會的整體形象絕無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