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中電加價無道理 掀起加風更可怕”的社評說,行政會議通過兩電周年電費檢討安排,中電明年1月1日起調高電費2.6%,港燈則凍結收費。中電加價在社會上引起廣泛批評。我們認為,市民並非逢加必反,公用機構加價須有理有據,須顧及經濟環境和市民的承受能力。中電每年都賺取豐厚盈利,經營狀況以至穩定基金儲備都遠較港燈優勝,港燈能夠維持現狀,中電更沒有理由加價。電費不僅關係民生,更影響各行各業成本,電費一加勢將掀起新一輪加價潮,基層市民百上加斤。本港經濟復甦基礎仍然薄弱,當局不可放鬆對公用機構加價的控制,防止因為掀起加價風而阻礙經濟回升。
社評指出,電力公司使用燃煤發電,一直被視為本港污染的源頭之一。由於天然氣發電可達致“零排污”,近年不少地區都大力推動天然氣發電,藉此紓緩愈趨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當局順應環保潮流,計劃在2015年或之前,要求兩電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由現時28%增至50%。當然,天然氣的成本較燃煤貴5成,兩電要增加天然氣發電,更要加建各項環保發電設施,難免拉高投資成本。社會為了重見藍天,呼吸到新鮮空氣,自然要共同承擔環保的代價。
社評表示,不過,以中電每年約80-100億的盈利而言,足以承擔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有關成本。而且,中電還有13億的電費穩定基金,根本沒有需要倉卒加價。相反,過去加幅較中電大的港燈,尚且在經營成本大幅上漲之時,維持電費不變與市民共渡時艱,更凸顯中電加價罔顧社會責任。還應看到,天然氣發電固然成本較高,但以發電效率計卻遠勝燃煤,長遠有利降低營運成本,中電在計算成本時亦應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不應將成本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社評認為,中電雖然強調7成用戶受到加價的影響輕微,但加電費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更令人憂慮。本港經濟受惠於熱錢大量湧入而回穩,然而實體經濟仍然脆弱,中小企經營依然困難,基層市民的生活亦未見明顯改善。作為本港重要的公用事業公司,中電加價在社會可能會產生示範效應,誘使其他公用機構紛紛效法。早前已有大老山隧道、天星小輪等宣布加價,中電用戶涉及千家萬戶,造成的影響將更大,可能掀起新一輪加風。而且,電費增加將推升企業的經營成本,企業唯有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不僅影響企業經營,更蠶食市民消費力,妨礙經濟復甦。當局須密切監察加電費對市民的影響,並注意防止其他公用機構跟風加價,避免對通脹構成壓力,影響經濟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