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雖然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使美國經濟較早止跌回升,然而由於私營企業尋求裁員增收,美國經濟實現的是“無就業復甦”,失業率一度達到10.2%的高位,至今仍維持在10%左右的水平。醫療改革才露曙光,不幸的消息不期而至。2010年1月19日,馬薩諸塞州共和黨參議員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競選聯邦參議員成功,使共和黨在國會參議院的席位由40增至41,而民主黨由60席減為59席,喪失了2/3多數席位,奧巴馬竭力推動的醫改方案前途更加撲朔迷離。布朗的主要選民來自“傾茶黨”,它代表著2009年以來隨著奧巴馬執政而興起的一股反對大規模經濟救濟法案、反對奧巴馬總統、反對醫療改革、反對大政府的草根運動。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正出現對奧巴馬及民主黨日趨不利的跡象。
“奧巴馬效應”失靈,使奧巴馬個人信心一再受挫。在國內,2009年11月,在佛吉尼亞和新澤西兩個州的州長競選中,奧巴馬雖然親自出場為民主黨候選人拉票,但結果共和黨候選人鮑勃•麥克唐奈爾(Bob McDonnell)輕易擊敗民主黨人候選人克萊•迪茲(Creigh Deeds)在佛吉尼亞州州長選舉中獲勝。而在新澤西州,現任民主黨州長喬恩•科賽因(Jon Corzine)最終敗給了共和黨人候選人克裡斯•克裡斯蒂(Chris Christie)。2010年1月17日,奧巴馬也曾親臨馬薩諸塞州為民主黨人州檢察總長瑪莎•考克莉(Martha Coakley)競選聯邦參議員拉票,但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考慮到馬薩諸塞州為傳統“藍州”,一向是民主黨的票倉,考克莉的失敗不可能不對奧巴馬有所觸動。
在短短三個月內,奧巴馬三次出場拉票均以失敗告終,可以說明“奧巴馬效應”在國內已經部分失靈。國際效應與國內效應基本一致。2009年10月2日,奧巴馬親臨丹麥哥本哈根為其家鄉芝加哥申奧演講拉票,但結果芝加哥首輪投票即被淘汰;12月,奧巴馬駕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兜售美國方案的計劃沒有實現,在美國國內被保守派描述為奧巴馬個人的“巨大失敗”。
奧巴馬的挫折感還來自他為自己製造的“信譽落差”。奧巴馬以反對伊拉克戰爭起家,但因其大規模增兵阿富汗,致使阿富汗戰爭的小布什色彩漸行褪去,其奧巴馬色彩日益濃厚。奧巴馬承諾上任一年內關閉關塔那摩監獄,但最終這一計劃被無限期推遲。奧巴馬承諾發展“綠色經濟”解決就業不足問題,但他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是美國的失業率在他治下不斷攀升,至今仍高居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