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京城演講攬全局 特首有個好開始”的社評說,在北京述職的特首曾蔭權,昨日下午在國家行政學院作了一次演講,講題為《發揮優勢,化危為機,為香港謀進步,為國家作貢獻》。
社評表示,正如曾蔭權自己在講詞中所說,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對國家未來面對的發展前景、目標和挑戰,內地官員和專家學者一定都已有深入和全面的認識,不勞他來“班門弄斧”;但是,若要論到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關於人民幣業務和國際化的問題,則香港已經充分發展起來的、成熟健全的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經驗和貢獻都是極具價值和不必妄自菲薄的。比如曾蔭權在講演中指出,國家的經濟實力近年迅速增強,但金融市場的發展卻仍然落後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人民幣如何逐步走向國際化,香港可說一直參與其中,發揮著試驗田、突破口和排頭兵的作用,在QFII、QDII、人民幣擴大境外流通、人民幣貿易境外結算等方面,香港都作出了重要的參與,發揮了協助國家控制相關金融風險的重要作用。
曾蔭權還指出:一個國家有兩個不同的金融體系,是非常獨特的,兩種不同的制度可以處理不同的金融需求,互補不足,從而更好地保障國家的整體利益。此外,香港還可以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改善內部管理方面貢獻經驗,以及在國家經濟“走出去”的整體戰略中擔當重要角色。
社評指出,就在前天特首的述職過程中,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均重申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被取代,溫總還特別提到香港在保持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和加強對宏觀戰略問題的研究,要統籌全局、謀劃長遠。而曾蔭權昨日在國家行政學院的演講,可說正好是及時的回應。
社評稱,事實是,如何進一步加強香港特區全局長遠的籌謀和規劃,應該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地步。九七回歸、成立特區,實踐“一國兩制”,實際上就是為香港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契機,香港第一次可以“當家作主”,為自己的命運和前途籌謀長遠、策算未來,包括“背靠大樹好乘涼”,在經濟上更好地融入到國家的整體發展大流中去,既提升自身地位、亦可以為國家民族作出較大貢獻。
然而,回歸以來,在少數反對派政客以及個別傳媒的煽惑下,香港社會內部爭拗不絕,政制問題要爭議,民生實務問題也要爭議,如此香港特區的長遠謀劃和全局發展又豈能不受到衝擊和影響?眼看武廣高鐵已經順利通車,全國高速鐵路網已經建到香港門口,但香港社會內部還在為高鐵“該建不該建”而喋喋不休,如此又何來全局?還談得上什麼發展與未來?
社評又說,特首曾蔭權昨日坐到北京國家行政學院的講台上,向內地官員幹部和學者專家介紹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經驗,提出香港未來要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不僅是一件好事,而且應該視之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綜觀全局,謀劃長遠,更好地融入到國家發展建設大業中去,應該成為特區政府和全體市民真正關心的重點和著力之所在。空言誤國、爭拗誤港,香港不能再蹉跎於“內耗”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