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與中國大陸所成立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日前正式啟動。資料圖 |
中評社台北1月9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日前東盟與中國大陸所成立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按照《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時程規劃,2010年中國大陸與東盟老成員建成自貿區,2015年與東盟新成員建成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大陸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貿區作為發展中國家建立的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將對廿一世紀上半葉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它龐大的經濟潛力,將帶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而大陸企業亦將可借道東盟,進軍歐美市場,因此中國東盟自貿區後的大陸,實力不容輕忽。
中國東盟自貿區構想始於2000年,當時中國總理朱鎔基在新加坡首次提出此一構想,這幾年來,中國大陸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其目的主要是希望藉由FTA以求市場多元化、緩和貿易摩擦,而中國東盟自貿區形成後,更顯示中國大陸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已進入實質階段,邁入東盟領航者的角色,更使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成為亞洲地區的主要力量。
我們在探討與分析中國東盟自貿區時,首先必須瞭解它的規模,中國東盟自貿區涵蓋十一個國家,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人口十九億,佔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國內總生產毛額(GDP)六兆美元;其與全球貿易金額達四點三兆美元,佔全球貿易金額的百分之十三點三,就經貿規模而言,已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生效後,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汶萊等六國間,大約九成貨物都免稅;柬埔寨、寮國、緬甸與越南等國也將在五年內跟進,東盟出口至中國大陸商品平均稅率由百分之九點八降至百分之零點一,中國大陸出口平均稅率則由百分之十二點八降至百分之零點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