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卡廷慘案”一直是波蘭人民心中無法愈合的傷痛,也是波俄關係改善的重大障礙。2007年,卡欽斯基赴俄紀念“卡廷慘案”時,既未訪俄,也沒會見俄領導人,兩國關係可見一斑。這次卡欽斯基赴俄,同樣是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而俄方為了顯示重視,還特地派出總理普京參加這一活動。這也是迄今俄方出席紀念卡廷事件的最高官員,意在促好兩國關係的目的,還是很明顯的。但誰能想到,悲劇再次發生。
從歷史上看,波俄兩國一直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兩個鄰國一強一弱的現實,注定了波蘭在糾紛中要扮演“吃虧者”的角色。單單19世紀後半葉,俄國就夥同奧地利、普魯士三次瓜分波蘭。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時期,儘管否定了沙皇時期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仍因領土糾紛爆發了俄波戰爭。二戰期間,蘇聯竟與納粹惡魔合謀瓜分波蘭,後來又發生了卡廷慘案、華沙起義等一系列由蘇聯製造或導演的事件,這一切無不給波蘭人民造成了巨大傷痛。
蘇聯解體後,飽受安全困擾的波蘭迫不及待地投向了西方,波俄關係一直不和。1997年7月,波蘭加入北約;2003年4月,波蘭成為歐盟成員。波蘭的親西方政策是如此突出,以至伊蘭克戰爭爆發時,美國將其作為“新歐洲”的榜樣。當時波蘭向伊拉克派出了4千多名軍人,是除英國之外派兵最多的國家。2008年俄格衝突時,波蘭也是一邊倒地支持格魯基亞。而在引入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方面,波蘭也是非常積極,先是積極響應小布什的導彈防禦計劃,後又接受奧巴馬的部署“愛國者”導彈安排。這一切,無不有著防備俄羅斯的戰略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