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濤勉勵港人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和地區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進一步弘揚拼搏精神、團結精神和創新精神。(港府圖片) |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評論員 張建)6月29日至7月1日,胡錦濤主席對香港的訪問,大家都將關注點放在中央將給香港帶來什麼樣的“大禮包”,其實這幾天公布的在金融、經貿、教育等領域的一系列舉措也是為了配合胡主席的訪問。香港不能將希望寄托於中央惠港舉措上,而應該從自身出發,尋求發展之路,解決香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胡錦濤主席曾對香港提出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正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這三個方面對香港提出的要求。
香港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所突破,筆者認為關鍵要從“轉型”入手,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發展都需要有“轉型”的思維和視野。
先說經濟發展的轉型。香港經濟發展要破除結構性障礙,抓住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拓展發展空間。當下美國正在重振製造業,再工業化以及以互聯網和新能源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當前國際社會討論的潮流,也將引領未來發展的趨勢。而此時,香港也應該意識到單純依靠服務業的弊端和局限,理應重新思考香港經濟的出路問題。香港能與紐約和倫敦並稱為“紐倫港”,證明回歸以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與鞏固,但也應看到香港與紐約、倫敦仍有很大差距。
香港應該抓住這次機遇,做好經濟發展轉型的準備,否則,香港失去的不僅僅是這次機遇,更嚴重的是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失去競爭力,進而被邊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