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回應美國涉“占中”聲明。 |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評論員 張 建)8月底,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關於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的原則和框架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支援根據基本法以及香港人民的願望在香港實行普選,並認為一個擁有最高程度的自治和以法治管理的開放社會對於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是必不可少的。而據報道,日前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Susan Rice)在與中方官員會談時談及了香港政制改革問題。賴斯訪華前,美國媒體就呼籲賴斯要向中國領導人提香港問題。美方官員對此表示,美國希望香港人有能力按自己的意願選出領導香港的人。中國外交部對此的回應則是一如既往的堅決反對任何外國以任何方式幹涉香港事務,認為包括政改在內的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
為什麼中方反對任何外國以任何方式幹涉香港事務呢?如果說回歸前的香港問題是一個關於主權問題的有關中國和英國之間的國際問題的話,那麼回歸後的香港問題則就變成了一個關於治權的有關中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內政問題和管治問題。既然香港事務是內政問題,中國當然不容外國幹涉。另外,這也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對涉及別國的內政問題向來不持立場,甚至不做評論是一致的。如最近的蘇格蘭獨立問題,中國的回應就是蘇格蘭獨立公投系英國內部事務,中方對此不作評論。既然,中國沒有幹涉別國內政的“習慣”和“傳統”,自然就不允許別國對中國的內政事務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香港回歸後,美國就取代英國成為在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外部勢力。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美國都非常重視香港的地位。特別是奧巴馬政府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後,希望將台灣、香港作為制衡中國的重要棋子。從經濟上看,香港作為美國重要的交易夥伴,是美國在全球的第九大商品出口地、第六大農業產品出口市場和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場。相應地,美國則是香港僅次於中國內地的第二大交易夥伴。9月2日至4日,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和工商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查理斯•里夫金(Charles H. Rivkin)訪問了香港,就美國與香港的經貿關係及區域經濟發展交換意見。此外,他還圍繞香港在美國的商業活動、香港企業家的創新經驗、外資進入美國的機會等話題與香港的企業家交流看法。
政治上,美國將香港作為制衡中國的一個彈力器,特別是在政改問題上給予反對派以“道義支持”。如今年4月份香港反對派大佬陳方安生、李柱銘訪美期間與美國副總統拜登的“偶遇”,以及5月份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訪問香港時單獨與反對派會面,都是美國別有用心的安排。
可以說,在這輪政改博弈中,美國在介入香港政改問題時採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面明面上直接通過道義支持、呼應反對派和“佔中”運動,以對中國政府製造國際壓力;另一方面,暗地里則通過間接地資金支援和網路構建說明反對派勢力對抗中國政府。當然,也有不少人士認為,美國對香港的介入力度和對反對派勢力的支持仍較有限,美國不會將大量資源投在香港。但台灣的例子在先,絕不能低估美國對香港政治局勢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