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多年來,台灣也持續開放了不少大陸農產品進口,也沒有對台灣農業與農民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反而滿足了台灣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實際需要。事實上,農產品貿易與其他產品貿易一樣,是市場相互需求的必然與結果,是互通有無,農產品更因自然環境與條件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發展優勢,更是促進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與複雜性,兩岸農產品貿易一直呈現不正常狀態。大陸對台灣農產品進口一直持續開放態度,而且自2005年以來對台灣農產品進口還實施特殊優惠的進口政策,先後對30多種台灣農產品實施零關稅進口,尤其是在ECFA協商與簽署中,還單方面將台灣18種農產品納入早收清單,在三年內實現零關稅,去年又不經協商與談判開放台灣稻米進口,充分展示了大陸對台灣農民的善意。
但台灣方面對大陸農產品進口開放進程緩慢,管制嚴格,一方面固然是台灣農業規模小、競爭力不高,但另一方面則是政治原因造成的。馬英九上台後,一直再未開放新的大陸農產品進口,尤其是在ECFA的協商過程中,在民進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馬英九做出“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不開放大陸民眾在台就業”的“二不”政治承諾。因此近五年來,台灣沒有開放新的大陸農產品進口,自然平安無事。
但ECFA的後續協商逐步展開,未來需要簽署包括農產品在內的貨物貿易協議,開放大陸農產品自然是無法完全回避的問題。同時,目前台灣正在規劃建立“自由經濟示範區”,因此希望未來在“示範區”內逐步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在區內生產加工,以“台灣製造”的方式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