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與民進黨路線演變:分配政治與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8 00:22:02


 
  蔡英文的兩岸觀與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

  蔡英文是李登輝炮製“兩國論”時的重要幕僚,她的兩岸觀迄今仍然深受“兩國論”的影響。⑩馬英九認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主張“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但強調“維持現狀”。而蔡英文回避台灣人的民族歸屬問題,強調“台灣主體性”,繼續用“兩國論”思維理解兩岸關係。可以說,學國際貿易法出身的蔡英文雖然擁有經濟全球化視野,深受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影響,但對兩岸共同民族情感的體認不足,習慣於用僵硬的“主權獨立”觀念思考台灣“國家定位”。在這種情況下,她在兩岸關係上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明確表示不承認“九二共識”。

  不過,蔡英文無法回避台灣經濟連年低迷而且日益依附中國大陸經濟的趨勢,無法阻擋台灣地方縣市尋求兩岸區域與城市經貿合作的動力,無法排斥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對台灣的巨大利益。因此,她在2014年1月派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以財經專業交流的名義訪問北京、天津的智庫機構和企業,探索與大陸建立直接溝通的管道。筆者認為,這次訪問是蔡英文探索兩岸政策調整的重要嘗試。

  蔡英文不是馬英九,談不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屬“中華民國”的政治理念,她也不是謝長廷,談不出“憲法一中”之類的策略概念。但是,她一定會認識到為了突破“最後一里路”,可以不談政治理念,但一定要講兩岸在“低階政治”議題上的務實合作。這就涉及兩岸投資保障、城市交流、產業合作、陸生陸配權益維護等議題。同時,從2014年以來的言行來看,蔡英文並不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是反對馬政府在服貿問題上所謂的“黑箱操作”、違背民主程序和逃避“國會監督”,以及對《服貿協議》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的擔憂。因此,筆者認為,為了爭取台灣的龐大經濟選民的支持,以及為了改善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形象,蔡英文在兩岸經濟議題、社會民生和權益保障議題上有可能主動發出與大陸合作的信號。

  另一方面,2014年以後民進黨內部派系權力結構的變化也有利於蔡英文推動兩岸政策的調整。2008-2012年,蔡英文雖然身為黨主席,但在民進黨派系角力中很難有足夠權威去主導爭議最大的兩岸政策,也無力突破民進黨內意識形態化的反中立場。到了2014年,形勢發生了變化。蔡英文重新擔任黨主席後追隨者日眾,一個強大的“蔡系”儼然成型,而民進黨其他派系要角的影響力加速衰退,同時黨內精英要求積極參與兩岸關係事務的人數增多,這些都使得她有條件在強調公平分配議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民進黨,促使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其中,最有可能的調整路徑至少有四:(1)支持民進黨內地方縣市長開展兩岸交流合作的行動;(2)鼓勵民進黨智庫發出建立兩岸紅綠智庫直接交流的機制,開展政策對話;(3)寬容主張“凍結台獨黨綱”、建立兩岸政策新共識的聲音,促進黨內兩岸政策氛圍的變化;(4)建立可靠管道,探索大陸對民進黨的政治底線和政策彈性空間。

  余論:蔡英文會成為台灣的布萊爾嗎

  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具有國際貿易法專長的蔡英文,其政治出身是李登輝的“國安會”幕僚和陳水扁的“陸委會”主官,但其選舉活動的切入口卻首先選擇台灣的分配政策議題,儘量回避兩岸關係,無疑令人深思。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近年來台灣經濟社會局勢的變化決定了蔡英文的選舉策略,主打分配正義牌有利於民進黨跨過陳水扁時期的貪腐無能形象,還有利於回避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沉重的意識形態包袱。但是,回避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在蔡英文領導下民進黨雖然在2012年選戰中小幅反彈,重獲支持,但還是無法爭取到足夠贏得執政的選票。

  2014年底的地方選舉和2016年初的大選,為蔡英文提供了征戰的新舞台。本文的分析指出,蔡英文將會發揮分配政策議題上的經驗,繼續走“中間偏左”路線,呼應台灣社會要求減緩貧富分化、促進分配正義的新需求,重塑民進黨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蔡英文為爭取廣大經濟選民的支持,很有可能會務實對待兩岸經濟社會議題的合作,同時強調中下階層和弱勢群體的分配利益和台灣的經濟安全問題。此外,相信蔡英文還有很多機會尋求與中國大陸建立直接溝通和政策對話的管道。

  台灣政治學界有學者說,今天台灣的民進黨,和1990年代英國的工黨有一些相似之處。工黨曾經由於意識形態和僵化政策而連續十八年在英國政壇被邊緣化。直到1990年代中期在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的領導下,工黨才調整政策,一方面吸取中間偏左路線的優勢,提出新的經濟社會政策;另一方面宣導超越傳統社會主義和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去除意識形態,放棄老式國有化理念。由此工黨自1997年起才多次贏得選舉,連續執政十多年。反觀台灣的民進黨,自2008年以後,在蔡英文的領導下逐步回歸中間偏左路線,重視中下階層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主打促進分配正義的政策議題,在台灣選民中也擁有比較穩定的基本盤。某種意義上,民進黨的起伏與路線轉型,的確與英國工黨有類似之處。

  那麼,蔡英文能否成為台灣的布雷爾呢?民進黨能否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再爭取比2012年大選更多的選民支持呢?無疑,兩岸政策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目前最大的短板,也是邁向執政的“最後一里路”。蔡英文只有清醒認識全球與兩岸形勢,準確理解中國大陸全面發展的歷史趨勢,拿出政治勇氣,集合民進黨內外中道、理性、務實的力量,解開“台獨”理念的束縛,務實且積極地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民進黨才能得到更多選民的認可與支持。而且,雖然藍、綠兩黨在台灣的大選中只能有一個勝利者,但台海兩岸卻有容納紅、藍、綠三黨共同發展的空間——民進黨也有機會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偉大進程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促進兩岸互利共榮中獲得兩岸民眾認同的政治地位。

  儘管蔡英文的政治生命有限,但民進黨作為代表相當一部分台灣人民利益的政黨的政治生命是無限的。作為黨主席的蔡英文必須不斷努力,將民進黨帶進台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道上,她本人能否成為布萊爾式的政黨領袖,端視這種努力能否成功。

  註釋

  ①Zhenqing Zheng,"Taiwan's Wealth Gap and the Evolution of Electoral Politics after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sian Survey,Vol. 55,No. 5,Sep-Oct.,2013.

  ②陳明通:《五都選舉與民進黨轉型》,2010年台灣政治學年會論文,台北:東吳大學,2010年12月4日。

  ③朱雲漢、包宗和主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台北:桂冠圖書,2000年。

  ④T. Y. Wa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y,Vol. 40,No.1/2,2005.

  ⑤鄭振清:《台灣社會貧富分化與民進黨“中間偏左”路線的演變》,《台灣研究》,2012年第3期。

  ⑥羅文嘉:《民進黨的路線選擇與戰略目標》,參見:http://hk.crntt.com/doc/1009/6/0/8/100960819.html

  ⑦民進黨:《十年政綱·總論》,2011年8月。

  ⑧民進黨:《十年政綱·總論》,2011年8月。

  ⑨鄭振清:《“反服貿”背後的貧富分化與階級政治》,《文化縱橫》,第期,2014年6月號。

  ⑩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論》,台北:天下遠見,2003年。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8月號,總第20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