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應盡早建立防控利益衝突的機制,盡量規避風險。(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評論員 彭念)50年前的10月20日,中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區爆發激戰,印度以“一個月陣亡3770人”的代價輸掉了“天堂門口的戰鬥”。印度學者馬汗德拉稱,1962年戰爭給印度留下的傷痛比印度歷史上經受的任何外來侵略、軍事失敗和殖民擴張都大,這創傷至今沒有愈合。法新社稱,“50年過去了,印度仍在氣惱。”文章說,雖然打了勝仗的中國在停火後主動退回雙方開戰前的實際控制線,但那場戰爭至今仍在中印關係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安情緒依舊主宰著印度,就像印度學者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場戰爭,永遠不會忘記中國曾如此深入我們的領土。
然而這場戰爭帶給印度人的不僅是傷痛、氣惱,也有反思。《印度時報》10月7日稱,“2012年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今天,印度和中國之間貿易額接近1000億美元。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新德里和北京就貿易、環境、金融、甚至安全問題在全球論壇上相互合作。民主的印度和一黨統治的中國在各自發展模式上沒有衝突。雙方都傾向於從合作中受益,而不是對抗。那些受1962年幽靈影響的人希望我們生活在恐懼當中,現在是埋葬這些幽靈的時候了。”
與印度對這場戰爭的廣泛關注不同,在中國國內,談論這場戰爭的人並不多,即使是在今天中印邊界戰爭5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一些中國網民在軍事論壇裡面發表帖子,盛贊1962年的那場輝煌勝利,同時對中國主動後退,導致大片領土被印度占領憤憤不平。他們主張通過軍事手段打擊印度,奪回被占領土,尤其是印度近年來在邊界地區大力加強軍事部署的刺激下。他們帶著1962勝利的光環,對印度不屑一顧。他們還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更加強化與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之間的聯繫,組建遏制印度的戰略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