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此次訪問使日、印兩國關係更進一步。兩國首腦的會談在安全、政治和防務合作等方面增加了新內容,使兩國在這些領域的聯繫更為緊密。雙方的戰略與經濟合作互惠互利。
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和印度的關係急劇升溫。日、印兩國舉行了首次外交和防務部門副部長級對話,即“2+2”對話。
安倍再次上台執政後外交方針逐漸成型,即秉承“包圍中國”的傳統思路,與美國及中國的周邊國家一起實施“遏制中國”的戰略布局。對中國的強硬姿態也更為明顯。安倍種種行動暴露了日本政府牽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的。
隨著日、印兩國軍事合作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今後印度全部港口將可能向日本艦艇開放,從而實現地緣和軍事資源的共享。
近年來,日、印合作上升至軍事層面具有地緣戰略意義。
從地緣戰略考量,作為中國的近鄰又是與中國存在著領土紛爭的兩個國家,日、印聯手對中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海陸兩翼“弧形包圍”,關係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兩面的出海口,近年來,日、印兩國主動深化戰略合作關係,以共同聯手遏制中國。日、印兩國加強軍事上的合作,可以說是勢在必然。從國家發展的訴求上講,日本希望自身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軍事大國”,把比鄰的日本海變成“日本之海”,從而在東亞地區掌握主導權;印度則希望自身從“人口大國”走向“經濟大國”、“政治大國”,把比鄰的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從而在南亞地區掌握主導權。對外戰略擴張的共同追求使日、印兩國擁有了“共同語言”和一致的心理,需要一種“遠交近攻”式的相互理解與支持。
同時,在針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作為兩個與中國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他們更有一致的戰略目的。隨著中國和平崛起進程的發展,在日、印看來是一種威脅、一種挑戰,因此日、印兩國形成了一種戰略上的共識。日本列島是所謂“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價值在於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的海路。印度則在印度洋扼守著中國可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日、印間構成的弧形連線,構成了對中國海陸的包圍戰線。為了平衡、化解中國的力量,雙方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為了防範所謂的中國“擴張”,日、印要加強軍事領域的各種合作,讓中國形成一種“腹背受敵”的戰略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