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前日在荷蘭海牙召開,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持續發酵,這場以“防止核恐怖主義”為主旨的峰會尚未開始,它的任務便發生重大變化。現在看來,美國總統奧巴馬如何在會上聯合G7打造反俄統一戰線,對俄羅斯進行進一步制裁才是真正被國際輿論關心的話題。
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克里米亞從公投到入俄只用了短短幾天的時間,這樣閃電般的速度使得美歐國家一片驚愕,震驚之餘,美國也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大戰”。但是,普京卻對美方的制裁並不擔憂懼怕,俄羅斯內部甚至還有更多不以為意的聲音。那麼,美國還有什麼方法能夠遏制俄羅斯?美國也要像“重返亞洲”一樣重返歐洲,加碼自身在歐洲腹地的影響力,與俄羅斯頑抗到底嗎?
其實,我們認為,面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美國已經無牌可打。美俄之間有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利益,奧巴馬政府在使用能源這張牌對付俄羅斯的問題上更是顯得很猶豫。面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雷厲風行的做法,目前的美國只能是虛張聲勢地威脅罷了。
美國《旗幟周刊》3月18日發文稱,所有目光近來一直聚焦於一個政權——它不滿冷戰後現狀、堅信地緣政治上以自我為中心的秩序、懷有長期的安全擔憂。這似乎是在含沙射影地批評俄羅斯,或者中國,認為它們挑戰到了冷戰後美國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可是,美國有沒有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究竟又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做了什麼?細細數來,美國用自身“霸權”的力量“入侵”別國,又取得了令其自身滿意的結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