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也希望“印太”地區保持繁榮穩定,並從中獲益。 |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評論員 劉宗義)近幾年來,“印太”(Indo-Pacific)或“印太亞洲”(Indo-Pacific Asia)作為一個地緣學概念開始流行起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亞人提出的,在美國推出“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後受到美國人的重視。現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美國、印度、日本及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學術界和官方人士開始使用這一概念,並不斷從各自角度和立場出發為這一概念賦予不同內涵。美國“印太”地緣戰略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本地區一些國家的力量制衡甚至遏制中國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區的影響。雖然,近來美國也提出建設“印太經濟走廊”,但相對於其軍事上的動作,“印太經濟走廊”還只是一個口號。
對於美國和日本等國而言,印度是“印太”地緣戰略中的關鍵國家。印度的許多官員和學者對此概念也非常欣賞,印度官方文件中曾不止一次出現“印太”的說法,但印度政府和學者關於“印太”的看法與美國等國有所不同:一方面,印度確實認為印度洋是它的勢力範圍,不允許其他大國介入該地區。看到中國與印度洋國家的合作增加,印度耿耿于懷,以中國威脅為藉口大力發展海軍。但同時印度也認識到,目前印度洋上的主導國家仍是美國。對於美國希望印度在印度洋發揮領導作用的想法,由於實力所限,印度一直猶豫不決。
另外,由於中印之間存在領土糾紛和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防止中國崛起對印度產生不利影響是印度政府的既定政策。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東向”政策從以前主要集中于經濟和文化領域逐漸向戰略和安全領域延伸,覆蓋地域也從主要面向東南亞逐漸擴展到東北亞。2011年,印度宣布與越南合作開發南海油田,高調介入中越南海爭端。莫迪上台後,進一步將“東向”政策發展為“東方行動”政策(Act East),加強了與日本、越南、澳大利亞等中國周邊國家的戰略合作,企圖對中國的崛起加以制衡。雖然該地區的海上航行自由從未受到威脅,但印度聲稱它這麼做的目的是確保該地區的航行自由,以保護印度與東北亞的貿易和能源利益。
但另一方面,印度也希望“印太”地區保持繁榮穩定,並從中獲益。莫迪許諾十年之內給印度人民一個強盛的印度,希望印度能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為此,他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以集中精力推動國內經濟結構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與中國、巴基斯坦等國保持穩定的關係,更需要從中國、日本、新加坡等東亞國家引進資本和技術。這一需求相對於一些純粹由自身建構出來的戰略和安全威脅更加迫切,也更加實際。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即使有再大的地區和全球大國野心也無法實現。印度發展基礎設施所需要的巨額資金靠美國是不可能的,單單一個日本也遠遠不能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