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特朗普上台以來,積極將“印太”整合成一個統一的可操作的概念體系:不僅將“印太”從安全領域擴大到經貿領域,而且正呈蔓延之勢向政治等領域外溢轉型;進一步加強多邊安全合作,堅持以利益界定威脅。
特朗普政府界定外部威脅主要依賴於國家利益,而非意識形態,特朗普秉持“美國優先”的原則,對世界主義的外交政策熱情並不大。強調在外交政策中堅持美國主義原則,可能更多從自身角度來衡量國家利益,界定外部威脅。而且,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中的意識形態並不濃厚,他對推廣民主、改造世界的興趣和意願較低。最新版《美國防戰略報告》在強調維持美國全球霸權的同時,明確美軍將“通過強化前沿軍力部署和提升同盟合作等方式,維持在核心區域的軍力優勢”,強調“要更加重視利用盟友和夥伴國的力量”,以印太、歐洲、中東和西半球為重點,著力構建相互尊重、有機協作和責任分擔的區域盟友夥伴體系。
事實上,特朗普外交政策可能回到凱南-基辛格的現實主義外交傳統。正是在這一外交傳統影響下,美國強化了若干多邊安全合作,以繼續主導全球事務。
第一、穩固並進一步強化美國在亞洲地區的盟友關係。
首先,進一步強化美日同盟:
2017年1月和2月,美國向日本岩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分別部署了首批10架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和5架美國海軍E20預警機;這是美國第一次在海外部署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首次在日本部署新型預警機部隊,應對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部署,以強化針對中國的海上監視能力。美國空軍也將在美軍駐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新增部署12架F-35A戰鬥機。這是美軍首次在亞太地區部署這一戰鬥機型,既是在對朝鮮施壓,也是給盟友壯膽。F-35A戰鬥機能夠補充“空中優勢”,為對抗新的威脅提供“前所未有的精確打擊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