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繼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出現了結構性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例如西方國家經濟的復甦。世界經濟走勢正朝著有利於新興國家經濟體方向發展,尤其是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承擔的經濟增量日趨增大。
而西方國家需要較長時間恢復昔日輝煌,不得不調整和完善其政治與經濟結構,從而加深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從以往依賴於中國商品,發展到依賴中國的資金,這種依賴已成為西方國家經濟生存、財政運作的一個必要條件。
隨著中國持續走強,中國在國際治理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責任也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軸心。在世界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兩元結構中,中國越來越顯示出地緣經濟的優勢,而這一經濟優勢也將逐步演變為地緣政治優勢,從而奠定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的主導地位。而這恰恰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美國不得不收縮其全球戰略,轉而積極調整和不斷完善其國家戰略,從“重返亞太”到“亞太再平衡”戰略,無不反映出美國對亞洲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重視與關注。
就地緣戰略而言,美國已將國家安全戰略的“優先任務”從反恐防擴散轉向應對新興大國尤其是中國崛起,將地緣戰略“重心”由“大中東”轉向了亞太地區。美國作為中國周邊環境的“干預變量”,實質性“戰略回歸”亞太地區,積極運用“巧實力”,發揮軍事、外交與海洋等方面“強項”,重組亞太聯盟體系與網絡,美國重點利用地區矛盾爭端,利用中國與鄰國的矛盾與鄰國“憂華”心態,極力挑撥離間與分化瓦解,誘使中國陷入與鄰國的爭端而影響到中國的崛起進程,從而達到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主導地位的戰略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