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化遺產 廣東連灘禾樓舞“申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5 09:23:39  


郁南“禾樓舞”
  中評社廣州9月5日電/為進一步挖掘和保護民間藝術瑰寶,廣東郁南縣根據文化部《關於申報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通知》精神,近日向廣東省文化廳申報“連灘山歌、禾樓舞、張公廟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以切實保護該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雲浮日報報道,郁南縣連灘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禾樓舞”產生于明朝萬曆年間,是居住在連灘一帶的瑤族慶祝豐收、祭祀神靈時跳的一種舞蹈,是少數民族留下的民間舞蹈藝術瑰寶。蘊涵著古代南國百越之地(連灘流域)具有獨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特色,它的音樂曲調、節奏及其舞蹈動作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它寓含著古代南國百越之地少數民族的精神、信仰、審美價值取向,具有民族學、舞蹈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連灘張公廟會”起源于明朝萬曆6年(即1578年),是當地民眾為紀念明朝總兵張元勳而逐步形成的一種民間廟會。是一種祭祀和民間文藝表演的傳統活動,是當地特色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的縮影。經歷了明朝產生、形成期,明朝後期至新中國成立後“文革”前的成熟、興盛、豐富發展期。該廟會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其內容包含有酬神祀祖、競藝競技、民俗風尚、民間藝術表演等等。它的活動形式、活動的內容,無一不反映著當地民眾的精神、信仰、審美價值取向,對於研究粵西地區民俗習慣,風土人情,宗教信仰起到一個重要的歷史物證作用。

  “連灘山歌”是起源于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的西寧縣(即現在的郁南縣)連灘鎮而得名。據《舊西寧縣誌》記載:“男女雜遝唱歌,遂成習慣,文人中好事者,平時每出歌題,招人作歌,略似竹枝詞。而士語多有音而無字者,以意社撰。歌詞亦以俗而有趣味者為佳”。由此可見,“連灘山歌”的歷史文化積澱的深厚。“連灘山歌”流傳在當地及兩廣三市六縣(即廣東省的羅定、雲浮、郁南以及陽春縣北部農村、廣西蒼梧、岑溪等縣的東部),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深為群眾所喜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