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小社論說,說實在的,民進黨政府既不走中道,也不行正軌,把大中至正換成自由廣場,倒是很符合民進黨的性格。
中正紀念堂從改名、劃定“國定”古蹟到換掉牌匾上的字,沒一樣不是在法律上有爭議。但在台灣,法律並不是個重要問題。對民進黨執政團隊來說,權力高於法律,法律不是當權者必須遵守的規範,而是對付別人的工具,要修要立要曲解要硬拗,自由得不得了。
但回顧民進黨的成長過程,就是一部和既有體制對抗的歷史。最重要的價值其實是族群奪權,不是民主法治人權,因此對法律或體制都沒有尊敬或遵守的習慣。這樣的政治團體一旦掌權,很少會回頭守起法來,反而強悍的鬥性會更加猖狂。
小社論認為,相對地,台北市府與中央的鬥法,固然有法理上的依據,但讓北市府採取如此堅決激烈的對抗,背後不也是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大中至正”也好,“中正紀念堂”也罷,那塊牌匾那幾個字,又攸關民眾哪些迫切利益或台灣未來希望?
藍綠為了那幾個字吵得臉紅脖子粗,但如果不是鬧起了去蔣運動,不知道這些人在過去一年裡想過蔣中正這個人幾次?衝到現場激烈抗爭的人,是為了護衛一個作古多時的領袖、一些水泥砌的紀念物,還是出於族群的危機感?民進黨可以一直炒作族群來掩飾政績,不也是因為有些人真的一逗就跳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