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美國《僑報》日前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日前,美國華裔軍人陳宇輝受虐致死案的主要被告,被處以如此輕微刑罰並繼續留在軍隊服役,引發美國政治人物和華人社會的強烈不滿。軍隊的重要使命使軍事法有其特殊性,但司法公正和軍人人權的保護並不能因此被忽略,軍隊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而是由千千萬萬平民穿上軍裝組成的,並不能和社會脫節。在當今美國社會對種族歧視已有共識的情況下,軍隊並不能置身度外。
文章摘編如下:
華裔軍人陳宇輝受虐致死案日前在北卡羅來納軍事法庭宣判,此案的主要嫌犯之一、美軍中士霍爾科姆僅被法庭裁定軍事監獄監禁30天,及降低一級軍階和減薪。作為此案中的主要被告,被處以如此輕微刑罰並繼續留在軍隊服役,引發美國政治人物和華人社會的強烈不滿。
在美國,軍事司法系統不同於地方司法系統。在早期軍事司法理念中,軍事法院被認為是指揮官用來維護軍隊秩序與紀律的工具,軍人的權利保護是相對次要的。隨著社會進步,軍隊中的人權保護不斷受到重視。國會1920年通過法案,在軍中設立複核委員會,於1950年建立了軍事上訴法院(1994年改為武裝力量上訴法院),1983年又通過了新的《軍事司法法》,授權聯邦最高法院可對武裝力量上訴法院的裁決進行複核。儘管這些法案加強了軍人的人權保護,但軍事需要優先仍是美國軍事司法的主導思想。
在這個主導思想下,美國的軍事法庭由指定的高級軍官負責召集,決定是否對被告提出指控,可以挑選陪審團成員,甚至影響並有權修改判決,最終的決定權也在指揮官手中。因而外界普遍認為軍事法庭在判決中保持客觀公正難度很大。陳宇輝案的審理過程,陪審團由指揮官挑選出來的10名軍官和士兵組成,可以想象這樣的陪審團的判決結果,必然同軍中對種族偏見,歧視和淩虐的容忍度有很大關聯。
有人說,在軍事法庭中判決的許多案子,都曾被指責不公正 ,那是因為軍事法不僅要表達公正,還要幫“武裝力量維持良好的秩序和紀律,促進軍事組織的效率和效力,從而鞏固國家安全”等(《美國軍事法庭指南》),這是由軍隊的特殊性決定的,因而此案的判決即便有爭議之處,也並非專門針對少數族裔。
當然,軍隊的重要使命使軍事法有其特殊性,但司法公正和軍人人權的保護並不能因此被忽略,軍隊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而是由千千萬萬平民穿上軍裝組成的,並不能和社會脫節。在當今美國社會對種族歧視已有共識的情況下,軍隊並不能置身度外。
陳宇輝案的判決說明美軍方對種族偏見和歧視及淩虐有很高的容忍度。在陳宇輝案中,大量證據證明霍爾科姆對陳宇輝的粗暴欺淩和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侮辱直接導致了陳宇輝的自殺。檢方律師少校Steven Bertin指出,霍爾科姆因陳宇輝是其團隊中唯一的華裔,常用歧視的字眼來罵他“龍女”、“中國佬”、“亞洲佬”、“春卷”等;並將他從床的上鋪拖到地下,一路穿過布滿帳蓬和礫石的道路拖行到澡房門口以致背部嚴重受傷。當霍爾科姆被當庭問道,這種辱罵的字眼是否帶種族歧視時,他居然回答說從不覺得,引起旁聽者嘩然。
國防部近日宣布,部長帕內塔已下令成立專家小組,就海外作戰區域平民遭攻擊問題評估軍事法庭體制改革的必要性。雖然這個決定與陳宇輝案無直接關係,但可以看出,軍中司法系統確實有改革的必要性。事實上,即使在軍隊中,對軍中司法系統改革的呼聲也一直存在,只不過進展非常緩慢。
華裔軍人陳宇輝死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死後也沒能得到公正的對待。從陳果仁案到陳宇輝案的不公正的判決說明,華人維權的道路還很長很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