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肯定市場作用的改革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為深入的
對於很長時間習慣了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而言,2013年無疑是個充滿挑戰的年份。
去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同比增長1.3%;歐元區一季度同比下降1.2%;日本一季度同比增長0.1%。
在這樣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經濟的走勢也曾一度“探底”。去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跌至7.5%。在當時,國內外不止一個經濟機構預測,中國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速會持續下滑,更有報告宣稱在未來3年里,中國的季度經濟增速會降至3%。
然而,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奇跡般的企穩回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長7.8%。
2013年10月18日,李克強健步走進國務院第一會議室,聽取半年多來國務院出台的促改革、調結構措施落實情況匯報。
一位參會者記得,在這場以總結前三季度工作為主要議題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回憶了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他說,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調控宏觀經濟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用短期刺激政策拉動經濟增長,比如擴大財政赤字,增加貨幣投放;另一種選擇則是通過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來促進經濟增長。
李克強在會上強調,第二種選擇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能夠保持經濟長期增長、持續健康發展,“但需要咬緊牙關、頂住壓力,創新宏觀調控思路。我們權衡利弊,採取了第二種選擇”。
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下保持定力並不容易。近年來,中國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往往不到3%。但在去年的6月20日,這一利率突然瘋漲至13.44%。受“錢荒”傳言影響,滬深股市出現暴跌,到6月24日,滬指暴跌上百點,路透社直接將其評價為“中國金融市場遭遇若干年來最嚴重的重挫”。
此時,不少機構預測,央行會習慣性地“放水”救市。出人意料的是,中央政府並沒有急於出手。
“在十分複雜的形勢下,保持定力很不容易。”在10月18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坦言,“我們一方面要求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適度的貨幣供應,另一方面並未因此放鬆銀根,而是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和企業行為,使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讓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3天後,李克強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經濟形勢報告,再提這件往事時,他用“柴薪”比喻財政貨幣政策:“如果我們放鬆貨幣政策,多發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那麼有的同志可能會說,這樣做是不是不作為了,只要站住不動就行了?那不行,你要不動,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停在那裡晃兩圈兒,沒准兒就摔下來了。所以還得動,要穩中求進。”李克強形象地詮釋中央政府的政策選擇。
路透社曾就此作出評論:中國新領導人願意為長遠利益而忍受一時之痛。在一個30年兩位數經濟增長已造就“增長重於一切”的國家,這無疑是一個里程碑。
《金融時報》中文網評論稱,作為“經濟總管”的李克強總理,顯示出對市場經濟的深刻理解,“不搞刺激”、“保持定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等言論,表現出他對推動政府自我革命的強大決心。
通過觀察去年第三季度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不難發現一系列以結構調整為核心目標的新政陸續出台:
7月12日,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7月24日,決定進一步公平稅負,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研究確定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
8月16日,確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任務措施。
8月28日,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對於李克強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驗,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在《紐約時報》上發表評論稱:“這種肯定市場作用、為中小規模企業增加機會、重新分配資本和改善消費與投資平衡的改革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為深入的。在世界經濟正處於低迷的時候,這種改革比以往任何時候對世界經濟都更為重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
“這屆政府把長遠考慮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一位經濟分析師如此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