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网络 |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 德國巴伐利亞州14日舉行州議會選舉,初步計票結果15日凌晨揭曉。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大多數時間在這個德國最大州執政的基督教社會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地位。另一個主流政黨社會民主黨得票率大跌一半。
基社盟是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所領導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姊妹黨。雙方在聯邦層面結成議會黨團“聯盟黨”,與社民黨組成本屆聯合政府。巴州選舉結果使三黨執政聯盟的穩定性面臨考驗。
【雖勝猶敗】
基社盟得票率37.4%,雖排名第一,卻比上屆州議會選舉減少超過10個百分點。基社盟秘書長馬庫斯·布盧默說,這是“苦澀的一天”。
基社盟自1966年以來基本每次巴州議會選舉都獲得半數以上議席,得以單獨組閣;只有2008年選舉中所獲議席略低於半數,與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2013年重掌州議會絕對多數。巴州在二戰後產生12名州長,11人出自基社盟。
來自基社盟的州長馬庫斯·澤德堅稱,選舉結果顯示選民把組建政府的任務交給了基社盟。但他承認,基社盟表現糟糕,“我們懷著羞恥感接受這一結果,必須從中吸取教訓”。
德新社報道,不少人把這次巴州議會選舉視作針對基社盟主席、內政部長霍斯特·澤爾霍夫在國家政治層面表現的一次“公民投票”。澤爾霍夫先前因為移民政策立場與默克爾相左,以辭職相威脅,一度令基民盟與基社盟70年盟友情瀕於破裂。
聯盟黨在去年9月聯邦議會選舉中保住第一大黨團地位,但選票流失不少,經長達半年、波折不斷的組閣談判,今年3月與社民黨再次組成“大聯盟”政府,內部因移民政策等問題分歧爭吵不斷。
【聯盟承壓】
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默克爾領導的執政聯盟面臨一場“攸關生存的戰鬥”。《明鏡》周刊網絡版說,儘管“這場政治地震的震中在巴伐利亞……地震波可能把聯邦政府給震沒了”。
德國選舉調查所在巴州選舉當天所作調查顯示,五分之四巴州選民認為,在避難申請政策方面的分歧導致基社盟民望受創。
社民黨傳統上是巴州第二大黨,這次得票率只有9.7%,跌至第五名,創下這一最老牌政黨在州級議會選舉歷史上最差成績。社民黨秘書長拉爾斯·克林拜爾認為,執政聯盟在聯邦層面持續“內訌”是社民黨“慘敗”根源。
在國家主要政治議題上,基社盟與基民盟立場相似,歸於傳統中右派,社會政策則更趨保守。歐洲近三年湧入大批中東和非洲移民,默克爾政府初期的“打開國門”政策在德國受到詬病,現已收縮。
巴州經濟富裕,地域囊括東南邊境,是外來移民入德主要門戶,承受壓力較重,持排外立場的德國選擇黨因而迅速崛起,滲透這一基社盟大本營。基社盟移民政策漸趨保守,以此施壓默克爾。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基社盟在巴州首府慕尼黑的高級成員阿明·加斯特爾說:“選民拋棄我們主要是因為默克爾。我希望她下台,她是個屬於過去的女人,不代表未來。總理已是日薄西山。”
默克爾12月將在基民盟內部選舉中再次競選連任黨首。基民盟高層正在總結盟友在巴州的教訓,以備戰10月28日黑森州議會選舉。
【異軍突起】
新一屆巴州議會共205席,按照初步計票結果推算,得票數跨過5%門檻、得以進入州議會的政黨中,基社盟將分得85席,綠黨38席,自由選民黨27席,德國選擇黨22席,社民黨22席,自民黨11席。除自民黨外,基社盟與任何一黨組閣均可占據多數。
立場偏“左”、持開放移民政策的綠黨成為第二大黨,得票率17.9%,比2013年州選舉增加大約10個百分點。綠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安納萊娜·巴爾博克說,基社盟得票率大跌,源於它為了從民粹主義政黨手中搶奪選票,不惜進一步“右傾”。
持排外立場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得票率10.2%,首次進入巴州議會。
另一支異軍突起的非主流政治力量是自由選民黨,得票11.6%。這一派別集合數百個支持獨立候選人的地方選民團體。巴伐利亞州的自由選民黨1998年開始參加州選舉,2008年首次進入州議會,獲20議席。
德國選擇黨領導人對本黨成績表示滿意。不過,選擇黨領導人之一亞歷山大·高蘭說,自由選民黨可能成為它在保守主義陣營的有力競爭者。
基社盟主席澤爾霍夫說,他傾向於與自由選民黨聯合組閣,但願意與“所有民主力量”談判合作。基社盟先前明言不會與德國選擇黨合作。
自由選民黨領袖胡貝特·艾旺格說,基社盟領導人應該來個電話,好開談組閣事宜。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