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法。司法改革,針對的是辦金錢案、關係案、人情案等問題,保證的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環保舉措,是“希望霧霾小一些”“不能欠子孫債”,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招改革,調控教育資源分配、劍指應試教育弊端,提升教育質量、保證教育公平;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對土地流轉、人員流動的制度制約,旨在激活生產潛力、促進農民增收……“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改革給公眾帶來切切實實“獲得感”的過程。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三年多來,黨中央從紛繁複雜的表象中把握改革規律、把准改革脈搏,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法論。
——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五位一體”展開中國發展總布局,“四個全面”明確改革發展總戰略,“新常態”引領經濟發展大邏輯,“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全局大變革,“三個沒有變”確立發展總依據……在縱論國際國內大勢、擘畫改革發展藍圖時,習近平反覆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戰略思維,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以辯證思維解矛盾。既有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也有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既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也有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既有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也有“三去一降一補”仍需加強……習近平多次要求領導幹部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既看到“兩點”,也看到“重點”,善於“彈鋼琴”。
——以法治思維圖善治。截至今年3月,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已經通過法律、法律解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66件。僅去年一年就圍繞改革試點,修改了25部法律,通過了13個決定。“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習近平的要求,充分體現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治理理念。
——以系統思維聚合力。聚焦國有企業、財稅金融、土地制度等重點,發揮改革牽引作用;重視培育新供給、新動能,全國超半數省份出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京津冀協同發展,引領區域經濟一體化;從五大關鍵領域,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習近平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