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呈現出生產增速逐季加快的持續穩定恢復性態勢,也為市場主體再次注入強大信心。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黃鑫評論文章分析,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創新高,其實是延續了今年工業經濟不斷回升的大趨勢。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的不利環境,工業領域率先扭轉了生產大幅下滑的局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在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的狀況下,二、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別回升至4.4%和5.8%,並保持了速度快、勢頭穩的回升趨勢。11月,工業多數產品實現增長、增長面持續擴大、工業產品出口增速明顯加快等,都表明中國工業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創新高,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中國擁有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體系完備、配套齊全,並深度融入世界產業分工體系;220餘種產品生產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內需作用明顯。完整的產業配套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本優勢等,為工業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今年以來,中國宏觀政策環境不斷改善,逆周期調控工具豐富、協同、精准,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信心不斷恢復增強。
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創新高,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都功不可沒。一方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序推進,製造業加快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方向發展。11月,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高達11.4%,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對工業生產穩定向好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其中,電氣機械、金屬製品、汽車、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行業增速均位居全部工業大類行業前列。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壯大,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11月,高技術製造業增速大幅加快,增速創年內新高,平衡車、智能手表、碳纖維、集成電路圓片、3D打印設備、半導體分立器件等新興產品高速增長。由此可見,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向好仍需“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
文章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仍在深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仍面臨巨大風險挑戰,工業生產全面恢復不確定性增多。因此,鞏固中國工業經濟穩定向好的態勢,還需進一步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聚焦援企穩企助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