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隨著俄烏衝突持續,以及美歐制裁措施的反噬效應顯現,歐洲正在為對美亦步亦趨付出沉重代價。歐洲經濟要想“突出重圍”,取決於歐洲能否真正加強戰略自主。歐洲當前需要著眼長遠利益“向東看”,進一步加強與鞏固同中國的經貿聯繫。
近期,天然氣、原油價格飈升導致歐洲多國居民電費、取暖費、交通費上漲,糧食和部分日用品也在漲價,歐洲為此頻頻施策。3月23日,歐盟委員會決定臨時允許農戶使用休耕地擴大耕種面積,歐盟農戶將能在400萬公頃的休耕地上種植糧食或牧草,以應對俄烏衝突對歐洲糧食安全的威脅。3月25日,歐盟和美國公布能源合作計劃,雙方將擴大美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努力幫助歐盟市場今年額外獲得至少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確保歐盟的能源安全。
有分析指出,歐方行動意在展現應對風險對抗通脹的決心,但由於俄烏衝突走勢未明、美國天然氣供應能力有限等因素影響,有關舉措短期內效果有限。對歐洲而言更大的威脅在於,跟隨美國升級制裁勢必嚴重衝擊芯片行業、汽車製造業等產業鏈的穩定,進而影響到歐洲工業生產,破壞國際商業活動並削弱信心,對歐洲經濟活動和通脹產生實質性影響。
相關影響已經出現。3月23日,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再創近30年來最高紀錄。3月25日,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德國3月商業景氣指數環比驟降,經季節調整後從上月98.5點降至90.8點。其中,構成商業景氣指數的製造業、服務業、貿易和建築業4項指標當月均環比暴跌。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用“德國經濟的情緒‘崩潰’”來形容有關狀況。3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6%下調至2.6%,其中預計西歐部分地區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
美國能協助歐洲破解經濟困局嗎?恐怕指望不上。這些年來,美國背棄盟友的例子並不罕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優先”的政策讓美歐關係持續緊張,個中情形至今歷歷在目。俄烏衝突發生以來,歐洲被美國頂在最前面,為衝突付出真金白銀的沉重代價。不僅如此,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對歐洲的衝擊也即將顯露。3月2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甚至放言必要時將採取一次性加息25個以上基點的措施,以降低通脹水平。不知這話聽在歐洲盟友耳朵裡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