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記者從18日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前不久,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對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進行了重點推介。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在發布會上介紹,推廣目錄緊緊圍繞當前農業生產的用種需求,突出了推介、引領、科普“三大定位”,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
一是聚焦“米袋子”,推介了水稻、小麥、玉米優良品種97個,其中水稻品種36個、小麥品種29個、玉米品種32個。
二是聚焦“油瓶子”,推介了大豆、油菜、花生優良品種70個,其中大豆品種22個、油菜品種26個、花生品種22個。
三是聚焦“菜籃子”,推介了馬鈴薯、大白菜、結球甘藍等優良品種61個,其中馬鈴薯品種20個、大白菜品種21個、結球甘藍品種20個。
四是兼顧重要戰略物資,推介了棉花品種13個。
楊海生介紹,以上推介的這些優良品種,涉及骨幹型、成長型、苗頭型和特專型4種類型,其中骨幹型品種80個,成長型品種66個、苗頭型品種64個、特專型品種31個。
具體來看,骨幹型品種主要是指在當前生產上主推的大品種。比如糧棉油之類的品種,需要連續3年推廣面積能夠進入全國排名前10位,蔬菜品種要連續3年推廣面積進入全國前5位。
成長型品種是指在品種展示評價中綜合表現突出,近3年推廣面積上升速度很快,在全國適宜生態區推廣面積的排名能進入全國前30位的品種,有望成為今後骨幹型的接班品種。
苗頭型品種主要是指近3年審定或者登記的新品種。在品種展示評價中,其產量、抗性、品質等方面表現優異,未來的推廣前景非常好,包括陣型企業、育繁推一體化企業準備主推的新品種。
特色專用型品種主要是指符合多元化市場需求,在產量、品質、抗性、熟期以及適宜機械化和特殊的農作制度等方面有新突破的特色專用品種,比如帶狀復合種植、水稻中的再生稻等在特色農作制度等方面有新突破的品種。
“在農業生產實踐中,農作物品種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會帶來生產上單產水平大的提升。”楊海生說,4種類型可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遞次推進的品種推廣梯隊,分類引導品種推廣應用,有利於加快推動品種的更新換代。後續,將做好統籌規劃,部省協調聯動,進一步建立健全農作物品種展示示範體系,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持續推進農業生產單產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