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鐵算盤”打出的民生賬
http://www.CRNTT.com   2020-05-20 11:07:34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國務院19日對外公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38項指標任務均已完成。如果用數據來量化,這基本是一本“民生賬”。38項工作指標中,大半和民生相關,而成績也是喜人的。
 
  這份政府工作“對賬單”,對2019年政府38個包含具體數據的工作任務進行逐一“對賬”:全國城鎮新增就業是否達到了11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是否控制在3%左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的目標是否實現……
 
  賬單是對去年工作的一個總結,更是向百姓交工作答卷。透過這份“對賬單”,我們能體會到數據背後的含金量,每一個指標的細微變動,背後都寫著“決勝小康”。
 
  一場真正“刀刃向內”的改革
 
  減稅降費是2019年經濟生活的關鍵詞。年初政府設定的兩萬億元減稅降費的目標曾讓不少人驚呼“出乎意料”,而“對賬單”最終顯示的結果是:全年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
 
  財政部部長劉昆曾評價過2.3萬億元的作用:占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2019年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
 
  他還說,減稅降費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平穩運行。為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真金白銀的“讓利”是為了保市場主體。為了完成這項工作,政府在“對賬單”里足足設了四項指標來檢驗: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三部門分工協作,不同領域的合力匯聚成了如今2.3萬億元的規模。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是一場真正“刀刃向內”的改革。
 
  減稅降費並不是2019年才提出的,過去,各部門也分別採取過一些改革措施,但落到老百姓頭上的實惠並不明顯。一組可以參考佐證的數據是,財政收入的增速往往遠高於GDP的增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讓利”的不足。
 
  2019年,GDP增速終於跑贏了財政收入增速。前者比上年增長了6.1%,後者同比增長3.8%。“政府是動真格了。”施正文說,減稅降費要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這給了市場主體寶貴的信心。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們面對的是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受到衝擊,國際金融市場震蕩,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給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市場預期帶來不利影響。
 
  “越是困難的時候,政府越應該往前衝。”施正文說,財政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錢袋子”著力為企業和百姓“增支”,這種擔當體現的才是人民的政府。
 
  再難也要保民生
 
  一口氣“讓利”2.3萬億元,政府必須得過“緊日子”。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19年,中央財政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
 
  連劉昆都坦言“確實非常困難”。他安慰道,“既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也要打好‘鐵算盤’——該花的錢要花好,花在刀刃上,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投入力度。”
 
  一年後的“對賬單”顯示出政府工作亮眼的成績:中央財政一般性支出平均壓減幅度達到10%以上,翻了一番;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總規模比上年同口徑下降3.8%。同時,該保證的民生支出一分沒少: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9萬億元,增長8.1%。
 
  這筆支出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籌集資金1138億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877.1萬人次……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財稅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蔣震對就業的相關指標很感興趣,他一口氣列出了“對賬單”里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全年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高職院校全年擴招等多個數據。他覺得,這些數據在經濟下行期更顯得意義非凡,“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都是排頭兵”。
 
  他說,經濟要轉向高質量發展,就業也應該高質量發展,比如就業結構的調整,職業化系統標準體系的建立,政策都應該給予支持。而讓他高興的是,政府顯然也在往這個領域加大投入。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於洪特別注意到了政府對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千億元的資金被用來開展職業技能提升,這是政府工作理念的轉變。過去,這筆錢主要用來給失業人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現在,政府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高職院校全年擴招116.45萬一方面平緩了社會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具體措施。施正文說,經濟要走向高質量,人才必須先行,這才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