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黃魚肥。(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四川瀘州納溪區名為“區”,除城區3個街道外,其餘10個鎮都以農業為主,出產優質稻米和茶葉。在整體脫貧之後,如何立足區情,走出一條適合西部地區鄉村振興的路子,是納溪區委關注的重點。
以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是納溪區委書記譚榮兵牽頭調研的重要課題。同時,納溪區委也希望通過調研,讓各級幹部能夠瞭解區情、增長才幹、精準施策,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稻田養魚蝦,園區聚合力
解決農戶倉儲能力不足等問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晨起一陣雨,帶來了清涼。記者和納溪當地同志驅車趕往合面鎮。合面鎮位於納溪區西南部,距城區約25公里。
山環水繞,車行至一處山谷間,視野突然變得開闊,一片黃綠色的稻田,宛如一張巨毯鋪展開來。稻田裡,一排紅色大字特別醒目:“瀘州市納溪區稻漁現代農業園區”。
合面鎮黨委書記潘志遠介紹,這裡是鳳坪村百畝衝,是納溪區的高標準農田核心示範區。名稱有“稻漁”,是因為稻田養魚蝦,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合面鎮是傳統的稻作農業區,上個月區裡也來調研過。”同行的納溪區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陳藺說。
譚榮兵和副區長王霞等調研組成員認為,這裡是傳統的稻作農業區,要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園區包括合面鎮、上馬鎮、護國鎮的16個村,按照“產村一體、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的思路,整合農業、國土、交通、水利等領域的項目,打造集現代農業生產、鄉村休閑旅遊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園區已初具規模,2022年成為瀘州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