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蓉(右二)到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瞭解大熊猫兽舍的建设情况(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新華網報導,“1994年我剛參加工作,歡送‘永明’出國……29年後我能看到(它)健康圓滿歸國,真為它高興。”22日晚,旅日大熊貓“永明”和雙胞胎“女兒”回到家鄉,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高興地發了一條朋友圈。
侯蓉投身大熊貓繁育保護工作已經29年了,被全國的熊貓“粉絲”們稱為“熊貓媽媽”。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的不少建議議案都與大熊貓相關。2021年全國兩會上,她提出“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法”立法議案,議案的前瞻性與專業性受到有關部門的好評。
“我用科研攻關的態度來為相關建議議案做準備。”在這一信條的指引下,初任代表的侯蓉一邊向前輩代表討教履職經驗,一邊自己下苦功夫調查研究,如今,她的履職能力迅速提升。在擔任第11屆至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侯蓉領銜提交了31件建議和10件議案,其中大多數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和修訂發揮了積極作用。
履職時,侯蓉始終堅持“研究真問題、找准真辦法”。多年前,侯蓉發現,當時關於獸藥管理的法規規定中,有部分內容在實踐中會給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機構等組織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還可能影響救治大熊貓。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她多次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推動了問題的解決進程。
如今,侯蓉已提出多個建議議案,成功推動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多部法律的修訂。隨著履職程度不斷深入,她對自己職責的理解也越來越深。
“作為一名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大代表,履職的過程讓我越來越清晰、深刻地認識到法治體系對於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侯蓉說,履職經歷在技術視野之外大大拓寬了她的法治視野,讓她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在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的職責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