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剛剛畢業的北京舞蹈學院研究生小周最近有點苦惱:手頭一個自己花了很大精力的科研項目還未結題,需要經常去國家圖書館查資料;而由於工作的關係,他又不得不隔三差五跑去外地幫別人編排節目。他有時想:“要是能把國圖帶在身上就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朋友說起國圖正在建設“移動圖書館”。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用手機注册、登錄,並嘗試著查詢一些研究所需的資料。未想到,小周在這裡不僅查到了相關書目的檢索信息,部分資料甚至還能在線瀏覽。這座“移動的國圖”讓他享受到了隨時、隨地、隨身的服務。
從短信服務到“掌上國圖”
進入新世紀以來,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利用手機移動通信網絡延伸數字圖書館服務,成為圖書館界研究和開發的一個新方向。
最初的嘗試由手機短信息這一簡單而覆蓋廣泛的服務方式切入。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開通了國內最早的手機圖書館短信息服務平台。隨後,香港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也相繼開通了短信息服務。
國圖建設“移動圖書館”的努力,同樣由此入手。2007年,在考察了人們對於手機的使用狀況和適應能力之後,國圖開展了一系列試驗,並推出了自己的短信服務,通過手機短信向讀者發布催還、續借等信息。
從2007年底到2009年初,是世界範圍內移動網絡應用增長最為迅速的時期。一項調查顯示,2007年12月,經常使用移動設備的美國人所占比例為24%,而到了2009年4月,這一數字達到了32%。在我國,手機上網用戶也在迅速增加,2009年2月,達到1.176億,占人口總數的8.8%。
儘管起步時間並不是最早,然而,作為行業的領軍者,國家圖書館在適應讀者習慣變化、滿足讀者閱讀需求上有著高度的自覺。依托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良好基礎,他們在提供移動服務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
“2008年,我們結合中國移動奧運快訊的技術,推出了動態內容分發系統。儘管離真正的移動數字圖書館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基本解決了信息發布、簡單檢索以及在線閱讀的問題,為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年,為了探索提高讀者在‘碎片時間’獲取相關信息、服務的能力,國圖開始建設自己的WAP網站。”國家圖書館計算機與網絡部工作人員介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