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浙江日報》報道,雨後花草散發出別樣清香。今天的杭州孤山南麓,歷時4年大修的文瀾閣悄然打開大門——90多只乾隆《四庫全書》書櫃從浙江圖書館回到自己的家。書櫃左右門上那竪刻著的“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二”和“文瀾閣尊藏第二橱”燙金大字清晰可見。據介紹,現臨時藏在浙圖的文瀾閣《四庫全書》也將陸續回家。
“這些都是按經、史、子、集來歸納存放的。”經歷了文瀾閣1976年、1993年和本次維修的浙江省博物館文物專家俞道根解釋,只有少數存放康熙《古今圖書集成》的書櫃上刻著“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因此書櫃門上的說明不一樣。
興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文瀾閣,於鹹豐年間毀損,重建於光緒年間。作為清朝存放《四庫全書》的七大皇家藏書樓中,唯一的書與閣都較完整保存的杭州文瀾閣,因破損嚴重,於2006年開始了自清光緒年間重建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維修。
從遠處眺望,經過整容後的文瀾閣重新煥發出皇家尊貴——屋頂上那綠色琉璃瓦,連著黑色瓦片,在秋陽下映射出“黑瓦翠綠剪邊”的輝煌。
然而,眼前這幅圖景,是光緒年間那幾位偷懶的建築工匠肯定不會想到的,他們想省點事兒偷偷埋在地基裡的建築垃圾——那些琉璃瓦碎片,會成為重新修繕方案的重要線索。
“可以說,文瀾閣修繕延期是為了給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俞道根透露,施工中防潮通風地基、照壁、樓頂彩繪等極具價值的建築工藝的發現,為修舊如舊帶來實證。新發現的工藝很多是史料未記載的,諸多實物的發現使整修方案進行了重大調整,這可以讓文瀾閣更接近於乾隆年間建造時的原貌。比如為了還原那片綠色的琉璃瓦,施工隊先後試制了數十次,就連一根根木頭柱子也想方設法讓它由黑變綠。
在已經修繕完成的禦座房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挖掘出了大量琉璃瓦殘片。但在史料記載中,只說明乾隆年間的文瀾閣用琉璃瓦頂,並未講明具體風格。光緒年間重修後,琉璃瓦被替換後不知所終。從出土的琉璃瓦殘片可以看出,當年文瀾閣的琉璃瓦花紋是九山八海紋式、山水雲霧狀的花紋,其中藏書閣為黑色琉璃瓦、綠色邊,這樣既有皇家氣質,又具文化氣息,非常符合皇家書閣的風格。
“在整修時我們還發現,文瀾閣四周都被漢白玉台階包裹。每個整塊的漢白玉上都有一個錢孔樣的鏤空圖案,讓人誤以為文瀾閣是建在漢白玉地基之上。”俞道根說,現在終於弄明白,鏤空處是文瀾閣的地基通風口。通風道東西、南北均貫通,一直延伸到墻面的地基處,數十個通風道交織成整個架空層。
令人意外的是,施工隊還發現墻外的樹長得很快,樹根把墻面給頂了起來,他們須把這面墻拆下重砌,沒想到在拆落的磚塊中發現了一堵照壁。這個照壁應該是乾隆年間修建的,光緒年間文瀾閣大修時,已把一部分照壁作為西廂房後墻。照壁殘留物中,最裡面一層是黃色的,線腳為藍色。但在最早《西湖志》中一張攝於民國初期的照片中,文瀾閣的整堵圍墻卻是紅色。
那麼,文瀾閣究竟埋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等到2011年向公眾開放之時,它將揭開神秘面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