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成殿、大成門、崇聖殿重新掛匾。 |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新華日報》報道,一座朝天宮,一部南京史。
朝天宮是南京建城史的起點,自朱元璋下詔賜名朝天宮至今已有600餘年,作為文廟的歷史也有144年。昨天,朝天宮大成殿等舉行掛匾儀式,這是“文革”以後,朝天宮古建築群重新掛上匾額。“十一”期間,改造後的朝天宮將重新對市民開放,票價仍為20元不變。記者採訪了參與古建築群大修的各方專家,探秘改造的幕後故事。
匾額“克隆”雍正、乾隆禦筆
6名工人把寫有“大成殿”三個大字的匾額固定在屋檐下,藍底金字格外醒目,大成殿立刻顯得鮮亮而莊重。
據南京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掛匾的建築除了大成殿外,還有大成門和崇聖殿,其中大成門和大成殿,是按照曲阜孔廟複制的,是雍正皇帝的禦筆;而“崇聖殿”三個字,則取自北京帝王廟的景德崇聖殿,是乾隆皇帝的禦筆。至於朝天宮的匾額,被毀於“文革”期間,只留下崇聖殿的匾框,三塊新匾額都複制了這個匾框。匾額長2.4米、寬1.5米,重達470斤,從地面運到檐下,用了20個人。其用料也很講究,底板是不開裂不變形的老杉木,而邊框用的是高硬度的老紅鬆,刻劃的花紋線條清晰。
據施工方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湯代生介紹,朝天宮幾個大殿的琉璃瓦尺寸比常見的尺寸大,他們只得把每種規格都帶上一份,到宜興的窑廠重新開模燒制。此次更換的琉璃瓦多達20多萬片,但每一塊的尺寸、圖案都和原來的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