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新華國際報道,美國《洛杉磯時報文章,題:中國的繁榮焦慮(作者多伊爾.麥克馬納斯)
我在為期10天的中國之行期間與多位官員交談。最讓我印象鮮明的不是在政府發佈會上所瞭解的內容,而是從與中國人談論他們平日擔憂的事情中所瞭解到的。
中國人對其經濟繁榮的憂慮令人驚訝。對於為數百萬名新畢業生提供充足就業機會的經濟,他們感到擔憂;他們為新婚夫婦面臨的住房價格上漲感到煩惱,他們擔心房地產泡沫是否已經形成;他們對新富階層惹人注目的高消費不滿,並暗自猜測這些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消費狀況非常引人注目,至少在大城市是這樣。奔馳和寶馬運動型多功能車的銷售額迅速增長。在炫目的夜總會,穿戴入時的年輕人士待到很晚,飲著lOO美元一瓶的伏特加酒。一家新開張的金碧輝煌的古奇奢侈品店裡,一個鱷龜皮錢包的售價為9000美元,這是在西南省份的成都市,不是在大都市上海或北京。一名銷售人員告訴我的同事說:“我還記得6000元是很多錢的時候。如今6萬元都不算什麼了。”
毫不奇怪,這種新財富有時會在10多億尚沒有財富的人中引發怨恨之情。
而僅僅嫉妒是不會引發反感的。
7月,北京命令官員開始財產上報,不僅其自身收入和投資情況,還有其配偶和子女的。
收入分配不均是另一個主要擔憂。多個城市和省份已提高了法定的最低工資限額。比如,在廣州,一個月是1100元,比起1993年的規定多了3倍。但是,富人、新興中產階層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令政府官員和普通百姓都很擔憂。
一些共產主義經濟學家已提出通過採用物業稅和遺產稅這兩個資本主義發明的方法來讓不均情況平衡些。但這些想法引發了辯論,與西方類似,人們在討論,更高的稅賦是否將抑制企業家精神。
對一些人而言,另一個憂心的問題是代溝。
中國人談論“80後”一代,他們在只知道經濟改革和繁榮的情況下長大。一項研究發現,這些較年輕的勞動力正在遺棄中國文化中的傳統宗旨“和”,而追求個人目標“個性”。
這些新的態度令父母們擔心。心理學家李中玉(音)對《中國日報》記者抱怨說:“80後的一群人被寵壞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