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部電影振興一條老街 《艋舺》助力營銷台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8 12:11:05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如今到台北旅遊,一個之前略顯陌生的名字——“剝皮寮老街”引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不少遊客是看完電影《艋舺(注:měng xiá)》之後,才想來這裡看看的。

  在今年的台灣電影市場上,《艋舺》創下了多項紀錄:台灣本土電影史上首日票房最高的電影;僅花6天票房破億(新台幣,下同),破億速度為台灣本土電影之冠;台灣本土電影播放廳最多紀錄,超過160個廳同步上映;20年來首部擠入賀歲檔期的台灣本土電影。

  而剝皮寮老街位於台北的萬華區(原艋舺區),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2009年9月,剝皮寮老街歷經10年整修,終於落成,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一年以來,已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參觀,短時間內成為台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一條老街,一部電影,成就了一個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城市營銷”的成功案例。

  歷史老街橫跨百年,十年整複改頭換面

  台北的萬華區,是個有著很多傳奇的地方。這塊區域,既有最新潮最前衛的西門町,也有百年古刹龍山寺,新舊並存。但是,過去許多人並不知道,萬華區還有個神秘的三角地帶,叫做剝皮寮。因為《艋舺》的開拍,這塊老街在交錯的時空中被喚醒。

  位於台北老鬆國小南側的剝皮寮,在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杉樹皮而得名。

  剝皮寮,作為台北市的雛形和發源地,是清代台灣省一大繁華的港口城市。剝皮寮街道約成形於19世紀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曾是貿易繁盛的街道,擁有不少精致洋樓房屋。1945年後,長約數百米的街道被列為老鬆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不允許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

  由於老城區開發緩慢,剝皮寮一帶滿溢新舊時代交接留下的文化印跡。這裡既有清代街屋、精致洋房,還有閩洋融合混搭的建築。當地多廟宇,宗教信仰濃厚。豐富多樣的平民小吃、算命蔔卦、鄉土人情,交織出一股獨特的鄉野氣味。

  1996年,台灣導演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就在剝皮寮“太陽制本所”取景,詩意鏡頭,寫意風格,驚鴻一瞥地留住剝皮寮的風華。

  而後,台灣地方文史人士積極呼籲保護剝皮寮老街。2003年8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剝皮寮古跡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2009年,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已經完成修復。

  這條斥資3.4億元新台幣整複的老街,改頭換面後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借給電影《艋舺》進行長達半年的拍攝工作。

  結合電影營銷台北,政府部門全力以赴

  《艋舺》的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而“人和”這項因素中,不得不提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