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屬於自己的優秀作品
日前,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舞劇《馬可.波羅》在北京舉行建組會,並宣布該劇將於12月22日至28日上演。《馬可.波羅》集結了當前國內外一線的藝術資源,總編導由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擔綱,據悉,此次《馬可.波羅》排演,將以新近改制的東方演藝集團為主要班底,這也是國家大劇院與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
近3年來,標有“國家大劇院出品”的劇目已達17部,包括14部歌劇、1部京劇和2部話劇,演出超過百場,而且叫好又叫座。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說,不管歷史悠久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還是巴黎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甚至是最年輕的創建於1883年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自建院之初就開始生產自己的劇目,這些劇院的看家劇目非常多,每年甚至不用引進任何劇目就可以撐起所有的演出季。鄧一江認為,國家大劇院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概念上的劇場,還是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需要有屬於自己、代表民族與時代的經典作品。
雖然強調原創,但大劇院並不介意與西方聯合製作。大劇院與意大利威尼斯鳳凰歌劇院製作了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與意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製作了威爾第的歌劇《弄臣》,與挪威國家歌劇院、香港歌劇院製作了莫扎特的歌劇《魔笛》,今後這樣的製作將不僅局限在歌劇。
“一切還在摸索中,總得生產50部以上才算家底豐厚。只引進外國先進的劇目,而不能輸出有自己特色的藝術產品,會造成交流的不對等。通過5年、10年的努力,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擁有自己的鎮院之寶,可以拿到世界去演出。”在國家只負擔基本運營費用1/4的條件下,國家大劇院實現了收支平衡,確立了自己的文化航標地位。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大劇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中國與世界打交道時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