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震動》災難文學是文學中的“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3 14:38:56  


 

  尋找也是這個作品的另一個重要的主題,學校、家長、社會、同學,一刻不停地尋找失蹤的孩子,親人的召喚更是少年堅持下去、活下去的有力支撐。頑皮的元帥一想到奶奶等他回家,就從昏迷中露出微笑,與死神對峙。

  除了這六個少年的叙述線索之外,作品用散點透視的結構,同時展現了在地震中人們的堅強毅力和大愛無疆的美好品質。元帥的奶奶在地震中後背被壓住不能動,她想著孫子需要自己,從吃土豆到吃土,硬是挺到救援隊來救出自己,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何平老師、季潔同學都是為了救別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李全有、俞飛躍、顧長勇、曹佳音一串串名字出現在救援現場,還有許許多多沒有名字的人,用身體救助別人的生命,用信心支撐別人活下去,用歌聲點燃別人的生命之光。一幕幕感天動地的場景,讓人潸然淚下,難怪編輯在小說的封面上有這麼一句警示語:“一本需要帶手絹閱讀的書。”

  中國兒童文學史上,從來就不缺少苦難題材的小說,苦難是社會性的,也是漫長而凄苦的,對人的精神和品質是漸漸滲透,也往往被小說家所熱衷。但災難題材的兒童小說卻很少。一方面與中國文學中天人合一的傳統有關,一寫到自然就是田園風光、詩情畫意。在兒童文學的譜系中,保有一種盲目樂觀的理想化的生活,甚至都不敢言“死”,自然災難更是缺失。海德格爾說“人,向死而生”,因為知道有死,人類才能更珍惜生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震動》在震動人的情感、心靈、人生和人性之後,也給兒童文學創作提出了一個令人震動的課題。災難的突發性、毀滅性和不可抗拒性也許更能讓人們思考人生的大問題,“活著或者不活”這種哈姆雷特永遠追問的話題,有時真不是人力所為,還有別個力量在馭使生命,不僅僅是人的生命,包括一切動物植物的生命。那些生命生存的權利就需要人來保護,因為他們的生命與人類息息相關,就像那只支撐元帥奶奶活下去的小老鼠。但願,人們被《震動》之後,好好活著,這就是《震動》的人性之光,不同於那部寓言式的《蠅王》,也許是中國兒童文學的一種堅強力量之所在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