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考古學在人們心中一直是神秘而遙遠的,考古到底是陽春白雪還是與百姓息息相關?
王巍:考古說起來很簡單,我們的工作是通過實物資料來研究歷史,跟狹義的歷史學科不一樣。對於有豐富文獻的時代例如秦漢以後,我們考古的作用是正經補史。然而對於文獻很少的夏商周時期,以及沒有文獻的更早時期,就要靠考古複原和重建歷史。可以說考古既遠又近,我們身邊的桌椅板凳其實都有起源及發展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研究的範疇。
《中國經營報》:很多人認為,考古耗費巨大。在你看來,考古能否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王巍:考古確實是需要大量經費的,需要前期投入很多的財力物力人力,我們現在的經費多是政府撥款。但是在外國,有很多機構和慈善組織會支持考古,這個與國情有關。比如國外稅收很高,所以他們選擇把財產捐出去,體現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個人價值。而中國的文化中,貧富對立,富人不敢露富,除了害怕稅務部門的檢查外,也怕引起關注給自己帶來麻煩。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捐款做慈善,我很希望能有個對話的平台,呼籲有識之士將一些注意力放在考古上,考古對人類的貢獻不亞於環保。
我也贊成考古學科應具備造血功能,最近國家文物局大力倡導建立遺址公園。以遺址為主要的對象,引進很多高科技手段,讓民眾參與到考古的成果中去,親身體會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而且還可以促進當地的旅遊、經濟發展。
當然,遺址公園和博物館不同,所以開發過程應該列入考古學家日常研究的範圍,對於方案和規劃、設計展示方面都應有直接的參與和重要的話語權,以避免對文物本身的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