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沒意義PK有樂趣
記者隨機調查了20名年齡在16——30歲的網友,在以上提到過的8個節日中,光棍節以全票獲得“最知名數字節”;“萌節”和 “蘿莉節”最不為人知曉;對於其他節日,網友們表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雖然我知道‘網絡情人節’和 ‘示愛節’,但我不會去過這些節日。”網友Fish說,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網友們利用數字諧音創造出來的節日,沒實際意義。“無聊,一年過三個光棍節,老提示自己是單身,有意義嗎?”網友“米酒”對數個“光棍節”嗤之以鼻。
與部分人認為“數字節”過於無聊的看法不同,也有網友仍然覺得圖個開心沒啥不好。“我會過光棍節,畢竟這個節日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生活,不再僅是網友們一廂情願的炒作。”網友“虹”是一名24歲的單身公務員,她說,對於蘿莉節和萌節,漫友們才知道是什麼意思,自己就不會關注了。
“這些網絡節日很有趣啊,我會選擇過的。” 19歲的大一女生小陳稱,“這些節日是我們年輕人找機會娛樂的一個借口。可以在這一天和朋友發有趣短信,還可以借此聚會。“放鬆的一個理由。” 25歲的廣告策劃劉磊告訴記者,忙於工作往往很壓抑,就會借這種機會放鬆一下。“八卦節的時候我就去網上跟帖了,看著網友們自爆的趣事,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分析 節日需要群體認同
“節日的誕生需要一種群體的認同感。”安徽省社科院研究院王開玉認為,伴隨著世界越來越開放、互聯網上的交流逐漸頻繁,共同的群體認同感是網絡數字節日誕生的前提。“例如光棍節就被光棍們所接受。”
“我們提倡兼容並包,只要這些網友創造的節日是積極有利的,我們就不反對它們的存在,但是這些節日能走多遠還是個問號。”王開玉提到,節日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這世界節日太多了,我們鼓勵那些理性、積極向上的和能夠給人們帶來幸福感的節日。”王開玉提到剛剛過去的11月16日“世界寬容日”,認為這樣一個節日就是提醒我們,在充滿矛盾的社會前進過程中,要彼此包容、充滿愛心。“是有積極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