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電影特效 如何以假亂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6 12:14:49  


 

  特效成本占好萊塢大片三成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泰坦尼克號》公映後,國人開始認識到了好萊塢電影的魅力——確切地說,是好萊塢大片的魅力。但其實《泰坦尼克號》還是用比較傳統的影棚搭景拍攝手法,其中用到的電腦特效手段被輿論作為“行業新亮點”而大書特書。從某程度上來說,《泰坦尼克號》開了特效的濫觴。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大量的好萊塢特效大片湧入中國銀幕,近兩年更是數不勝數,而且越來越與全球同步放映。

  所謂的大片,即指投資大、製作大、陣容大、內容大。在今天電影時代,這一切的“大”,都可以被“特效大”來概括。統計這幾年最賣座的好萊塢大片,你會發現它們不是視覺特效大片就是CG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工業的格局因此而徹底改變。

  但是如果你覺得特效僅僅是技術那麼簡單,那就錯了。鄧博弘告訴記者,特效並非人們想像的“技術”那麼簡單,它蘊含很多科學與文化含量。特效最先產生於美國軍工,部隊通過電腦模擬物理現象來測試武器效果,後來好萊塢將其做成仿真效果移植至影片中。比如表現波濤,必須將液體或氣體的多項物理特性(包括速度、壓力、密度、溫度等)進行數值實驗、計算模擬和分析研究,並將此運算的整個過程以圖形圖像的方式進行演示表現。“所以特效師並是簡單的‘技師’,而需要有非常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國外成熟的特效公司,甚至還有個職位叫‘首席科學家’。”

  現在,特效在電影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好萊塢大片的成本分成三塊,一塊是導演、演員、化妝等傳統工業流程的費用,第二是宣傳營銷費用,第三塊是電腦特技費用。特技費用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比如《阿凡達》的特效就占了費用一半以上。”

特效已經不僅僅用於營造無法拍攝的東西,越來越低廉的價格,越來越逼真的細節將會讓電影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演員的危險性進一步降低,同時提高可修改度。也無限開拓著人們想像的邊界。鄧博弘認為,隨著特效的廣泛使用,以後電影拍攝借助於實景、道具、服裝等硬件的使用會越來越少。“用一種極端的說法形容,那就是今後電影裡除了人,所有東西都可以造假,都可以用三維特效技術模擬出來。”但他同時強調,目前三維技術對人的完全模擬已不是難題,自1992年奧斯卡最佳特效金獎的《飛躍長生》中第一次用電腦模擬成功了人類的皮膚開始,至2009年奧斯卡最佳特效金獎的《返老還童》就能有所證明,但之所以要保留“人”這一製作元素,是因為從成本和效果而言,人是最有效率和最好用的元素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