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痛苦而虔誠地寫作,為的是擊碎現實的堅硬外殼,從而走向虛無與謎一般的永恒,尋找那種不變的、最基本的東西,為著自身與人性的完善默默努力,這樣的創作才算是純文學的創作。因為從根本上區別於充斥了功利色彩與實用觀念的通俗文學,純文學的受眾自然更傾向於崇尚雅與正的精神生活的群體,然而正如人類因有了思想才區別於行屍走肉,純文學作為致力於探究文學靈魂與追求人性完善的創作領域,理應成為絕對必要的存在。
藝術本身便是生命的藝術,執著於藝術即是執著於生命本真。用一些功利眼光排斥和疏遠純文學是愚昧的表現,如果文學映照的是人生,那麼純文學便更能夠直達人類靈魂的深處。文學作品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審美價值,而純文學的存在意義遠非表面所見。某些純文學雜誌受到冷遇,並不意味著純文學地位應得到相應的降低。相反,正因為當下文壇處於這種亞健康模式之下,純文學的價值才更應該凸顯出來。追根溯源,從不朽的靈魂被人們發現並重視的那一刻起,文學作為一種心靈慰藉應運而生。既然文學生來與人性相通,其意義和價值也絕不應該腐化為滿足受眾獵奇的世俗工具。純文學創作總是虔誠地執著於對生命永恒與人性完善的探究,理應成為人類文學之靈魂並得到相應的重視。
古今中外文化藝術高度融合交錯的當代文壇,很難將一部文學作品以純與不純為基準規定出一條明確的邊界。於是我認為可以將純文學作為一種特性來理解,純文學絕對不該成為精英群體的專屬,應將它化作一個元素或是一個指引,滲透在文學作品的字裡行間,做到神氣、風骨俱存,形式上、內容上都言之有物、意蘊深刻,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理應具有文學獨特的純淨特性與怡情養性的功能。那是一本隨意翻開某一頁都會讓你再一次深深沉迷其中的作品,因為它處處聯通著人類靈魂深處的本真共鳴,它將使人沉浸在對其自身的人生哲思中,因觸動心靈的某一部分而形成靈魂某處的升華。當下的暢銷書之所以受到如德國學者顧彬等人的批評,症結即在我們的純文學因素相對整個文學創作的嚴重滯後。大多作家都願意以離奇的情節制勝,忽視了作品背後呼喚人類最本真靈魂的文學性。有那樣一種寫作方式,既無豐富繁雜的情節和離奇不凡的人物,也無緊張刺激的衝突交鋒,但是就能以優雅而平靜的語言吸引讀者隨之走完這一程,感覺上卻仿佛經歷了從青澀到豁然的一生,走出文本後會戲劇化地驚覺夢醒而恍若隔世。好的作品不應是快餐式的感官刺激,文學中的“垃圾食品”或許可以作為一種滿足心理欲望的工具,但是絕對入不得文學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