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來,應盡快培養復合型人才
中國動漫“走出去”,究竟能走多遠?這個問題縈繞在有志者的心頭。
柏林短片電影節上,一批外國短片和動畫片題材新穎、構思奇特,令人耳目一新。一部保護動物的片子,展示幾十頭北極熊從高樓上紛紛墜落慘死的情景,用了最新技術,僅僅30秒,令人震撼。另一部名為《人類感受的失物招領盒》的獲獎短片,講述了主角在父親患癌症去世後,逐漸接受沉重打擊的心理歷程,感人至深。短片熟練運用了三維動畫技術,視聽語言和畫面風格老練成熟。而這些作品的創作者,竟都是學生!
“電影技術的突破需要科研攻關。高校動漫傳媒專業應為此做出貢獻”——這是文化高層提出的明確要求。中國動漫集團專家王進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中國社會現有3.6億青少年,為動漫提供了最廣泛的受眾基礎。在影院、電視等傳統渠道之外,動漫周邊衍生產品更是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手機、移動設備及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成為動漫傳播最重要的新興渠道。進一步提升中國動漫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充分發揮國家級文化企業集團作用,規劃建設代表國家水準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國家級動漫遊戲產業基地和示範園區,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動漫遊戲產業走出去、走更遠。
作為動漫領域的教育專家,廖祥忠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對比參加電影節的中國動畫作品和其他國家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中國動畫作品在技術上、表現手段上已相當成熟,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檔次。但實事求是說,中國作品無論從進入市場的意識、在內容上對不同題材的關注,與國際上最先進的作品仍存在差距。這體現在我們對動畫短片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重視不夠,也反映出我們尚沒有將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與產業對接,從而形成培育本土優秀創意的良好機制。
“培養復合型人才是當務之急!”高層的要求堅決而明確。大力加強對國內重點院校的科研、創作項目的支持力度,迅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培養一批具備研發、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專家們的共識。“通過知名國際電影節、動漫節,以舉辦中國特別單元的方式,將中國動漫優秀作品展示在核心的國際專家、專業觀眾面前,是推動建立中國動漫的國際品牌、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措施。”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專家王雷如是說。
年輕一代已經登上了現代動漫的舞台。中國的動漫離世界不遠,中國動漫帶著自己的夢想和使命,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