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聯合早報網報道,為了應付糧食漲價所造成的困境,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採取各項措施來解決問題,如中國將放棄進口數百萬噸玉米的計劃、韓國宣布降低多種產品的入口關稅、印度可能禁止小麥出口。
美國農業部在昨天公布的報告中下調對美國及阿根廷的玉米和大豆產量預期。由於澳大利亞發生嚴重洪災,農業部也將當地的小麥產量預期下調至2500萬噸。
這份報告出爐後,穀物價格便跟著上漲,但各國政府在這之前就已紛紛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來解決糧價高漲的問題。
兩名知情業內人士透露,由於玉米價格過高,中國政府曾在2010年底考慮要進口數百萬噸玉米的預案,不過近期已否決了該計劃。
在中國,糧價上升的百分比已達到雙位數。數據顯示,當地2010年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7%,非食品價格則上升1.9%。
韓國今年物價上漲壓力較大,穩定物價將是韓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政策的重點,因此政府決定通過強硬手段穩定物價,嚴控造成物價不穩的因素。在亞洲主要經濟體當中,印度的食品通脹率位居榜首。當地有大約40%的人民每日的生活費低於世行推薦的1.25美元,因此印度政府對糧食價格飈升的問題特別敏感。報道說,印度的蔬菜價格過去一年上漲超過70%。
印度財長穆克吉說,政府即將宣布一系列應對通脹措施。據報道,這些措施可能包括禁止小麥出口。
不過,穆克吉呼籲民眾保持鎮定,無需因為糧食價格上漲而感到驚慌。他說,政府已經分析了當前的情況,接下來將採取應對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