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論:繪畫作品價格不等於價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6 00:09:24  


 
  “繪畫作為商品由來已久,但並非一切繪畫均為商品,也並非轉化為商品才能發揮繪畫的基本功能。”誠哉斯言。畫家具備一定的商品意識,對於增加繪畫創作中的競爭意識、精品意識不無積極作用。但畫家當力戒只注重繪畫的交換價值而忽視其審美價值,當力戒只迎合市場需求而忽視藝術創新,當力戒炒作式的以名牟利和以利取名,而忽略繪畫水平的提升。畫家的藝術主張、繪畫形式盡可不同,“文無定式、文無定法”嘛,但任何畫家的創作恐怕都應追求審美性的文化創造,都應以自己筆下的作品成為有真正藝術價值的力作為榮。

  出力作就要用力氣,下苦功夫。採用工廠車間流水線作業的畫作,怕是斷斷出不了力作的。以功利之心對待創作,以浮躁之氣從事創作,談何力作?簡直就是有辱藝術,欺世盜名!

  郭慶祥說得好,“藝術品最終價值是體現在藝術價值上”,“因此,藝術家不能說空話、套話,也不能做金錢的奴隸,應該去創作有真正藝術價值的作品。藝術品收藏者也應該牢記,經濟利益是不能替代文化擔當的。”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幾何,不是自己說了算,也不是單憑市場價格躥紅、炒熱而定,自有公論,自有歷史來檢驗。去年三位德高望重的美術界耆宿張仃、華君武、吳冠中相繼辭世,他們的人品、畫品,他們所作的審美的時代性貢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吳老的那句“我負丹青”更是振聾發聵。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某些標榜自己為“大家”、“大師”的人,是否該自慚形穢呢?

  其實,美術界不乏清醒、明智之士,也憂心於當下存在的種種浮躁現象,例如走馬觀景式的采風活動多,認真蹲下去沉進去體驗生活的少;一味求新求奇的製作多,有創新精神的鮮明風格少;趕場應景式的平庸作品多,十年磨一劍的精心之作少;速生作品多,經得住淘洗的力作少。至於理論批評則是溢美褒揚式的評論多,嚴肅犀利的批評少。

  “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真正的大師,不會被一篇文藝批評就擊垮,“是金子總會閃光”,而“流水線”做出來的畫,可能眼下有人買賬,但終歸會行之不遠,畢竟價格與價值並不劃等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