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歷經滄桑留存的老照片好比陳釀老酒,正在散發陣陣清香。如今,圖書出版、影像論壇、拍賣市場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老照片的身影。據記者了解,與民間的熱潮相比,公共機構所藏的影像資源大多處於“養在深閨無人識”狀態。
除滿足人們的懷舊欲望,塵封已久的老照片的史料價值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出版、拍賣、收藏……老照片資源開發在商業潮流中甚至被看成是圖片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記者採訪了部分出版人、收藏家和影像學者,他們分別從各自視角解讀了當下的“老照片”現象。
從“出版熱”到“收藏熱”
說起老照片,不能不說《老照片》,一套連續出版了近15年的叢書。由於它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閱讀習慣,業內媒體相繼將其評為“新中國出版業50件大事”、“新中國60年60本書”等。《老照片》誕生之前,老照片收藏還是一片空白。出版人馮克力1995年開始創辦《老照片》,並於次年正式推出。它剛一問世,就出現數次增印。“從那以後,和老照片有關的圖書開始鋪天蓋地。短短三四年,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公共機構中沉睡多年的老照片開始重見天日。”馮克力告訴記者。
老照片出版為何會火?馮克力說,一方面老照片有商業開發價值,此類書刊在出版界正好是一個空白;另一方面該書首次將照片作為主要叙事元素,私人化讀史的呈現方式在讀者中產生共鳴。由於出版利益和閱讀欲望的驅動,社會上搜羅老照片的積極性受到激發,步《老照片》後塵的出版物開始扎堆出現。馮克力說,當初的出版熱對老照片是一次廣泛傳播,也催生了後來的收藏風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