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造車:只賺國內票房不行了
國內電影市場近幾年一片紅火,去年共生產500部影片,總票房突破100億元。表面看起來中國電影成績輝煌,賀歲大片票房更是高歌猛進,製造熱門社會話題。實際上,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卻沒有同步上升,反而在下降,更甭談文化輸出了。閉門造車,自家關起門來熱鬧,這是當下中國電影的真實寫照。
國產藝術片曾於上世紀90年代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斬金奪銀,如今已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導演們轉型拍商業片,也想在商業片上探索出路,但國內成功卻難以得到海外認同。如報名本屆奧斯卡的《唐山大地震》並非古裝大片,但仍然得不到國際觀眾的肯定。去年參賽戛納的《日照重慶》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搖擺不定,結果被國外媒體批評為“一個被反覆搬上銀幕的主題,一個被講過無數次的故事”,“既不出眾又缺乏啟發意義”。
清華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尹鴻認為,當今中國電影在如何用國際視野講述中國故事,如何用電影語言傳達文化方面,沒有找到合適的策略。一度流行的古裝大片只不過畫面漂亮,主打東方符號吸引西方觀眾,但對藝術規律缺乏尊重,終究行之不遠。目前國內商業大片絕大多數依舊是古裝武打或動作片,以暴力、血腥、低俗、惡搞為賣點,想靠這些走出去談何容易。
事實上,眼下不少中國電影人已安於關起門來拍電影。就像馮小剛說的,把內地市場做好就夠了,至於國際市場還是別去了。對此國家電影局童剛局長就曾表示,從制片到發行環節,中國電影過度倚重國內市場,忽視國外市場的外循環。“走出去”的外銷渠道不暢,自身信心也不足,觀念還很滯後。看來中國電影要想真正產生國際影響,道路還遠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