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是2009年港台地區口碑最好的一本書,很多人把它與龍應台的書相提並論。書裡描述的,不單是一個家庭的流離史,更是20世紀中國的苦難史。在逃難的日子裡,齊邦媛寫到自己受許多名師的教益,如朱光潛、吳宓等人;到台灣大學任教後,她又與錢穆常有往來。這些學者在動蕩時代的細節故事,讀來頗多趣味。
2010年10月,《巨流河》在內地出版後,位列各種“好書”榜之中,是各方評價較高的書本之一。和平年代長大的我們,就算是經歷了各種政治運動折騰的一代,都難以體會中華民族在抗戰中,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中國不亡,有我!”一個當時的小女孩的叙述,帶來的震撼,超過至今讀到的任何書籍。《巨流河》對歷史細節的實錄,在感人的故事後面,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日後深思。
西西:視野廣闊的香港才女
女作家西西,是香港文學界最資深的老前輩,數十年紙上耕耘,碩果累累;她是一位姗姗來遲的文學大家,被學者陳子善認為是尚未被介紹的海外最後一位文學大家。2010年,香港作家西西作品系列之《我城》、《哀悼乳房》《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在內地推出。
《我城》在香港文學史、香港社會發展史上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1999年《我城》被《亞洲周刊》評入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我城》出版30周年,香港報紙曾經專門設版紀念。《哀悼乳房》一書是以西西本人真實的患乳癌經歷為藍本進行的創作,與其說是以乳房為主題,倒不如說在書裡她更關注的是“命運”這個主題。
作為一位風格獨特、視野廣闊的多產作家,西西被認為是香港最有才華的女作家。西西的小說有強烈的“香港意識”,因為以前一些作家寫香港,並不是把香港當成主要的環境,而是僅僅把香港當成一個藩籬,甚至當作一個惡劣的對照。但西西則是把香港當成家,當成一個她想要生活下來的地方。西西對於香港文學的重要意義在於:如果香港文學後來終於發展出它的城市性格,或者成為開始關注自己城市的文學,西西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